“大家知道我們機頂盒中的有效頻道大約有多少么?”3月26日,在中國科技城綿陽召開的2015年長虹春季CHiQ二代產品發布會上,CHiQ二代電視產品經理陳科宇用這樣一個設問開始了自己的講解。
“有效頻道約為200個。如果用遙控器把200個頻道查詢一遍,大約需要5分鐘時間。一般來說,第一遍的查詢只是節目探路,找到自已喜歡的節目,往往需要兩遍甚至三遍。15分鐘的時間用來搜索節目,這么低的效率會讓很多人失去耐心,離開電視機。”陳科宇說。
隨著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電視機在家庭中的地位已非常尷尬。觀看的頻道越來越多,觀眾欣賞水平越來越高,昔日里家庭地位牢不可摧的電視機如今已顯得可有可無。面對沉溺在“虛擬世界”的低頭族們,誰會站出來改變他們的“看”法?
長虹CHiQ二代電視的問世,也許是改變的轉折點。
“以人為中心”是長虹始終堅持的研發思維,解決用戶痛點是長虹研發的動力。為了將“虛擬世界”的低頭族們重新帶回到“現實世界”,84年出生的陳科宇帶著一群85后,在眾多熱心用戶的幫助下開始了他們的研發之路……
2014年5月的一個周末,走在回家道路上的陳科宇突然產生這樣一個想法,CHiQ一代電視“帶走看、隨時看、分類看、多屏看”的四看功能只是初步解決了“電視怎么看”的問題。在互聯網趨于普及的今天,僅僅四看還遠遠不夠,四看功能雖然提高了用戶與電視機的交互粘性,但電視的內容與服務仍然無法取代手機、平板等設備。
想到這里,陳科宇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既然電視的內容可以被手機、平板所融合,那反過來電視機如果融合了手機、平板的內容后,用戶將極可能再次回到客廳中。但單純的功能融合還遠遠不夠,智能電視必須要體現出獨有的強大性,節目搜索的痛點需要解決、終端游戲需要無縫協同……而這一切都需要大數據平臺的支持才能實現。
隨后,陳科宇采用的辦法是“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為了進一步求證自已的觀點,陳科宇在公司UCD、快益點、BBS等多個部門的幫助下,通過線下、線上、大數據云端樣本采集等不同方式加以觀點佐證。大量的溝通結果表明,“移動端和電視端融合”的想法可以被多數人所接受。
有了前進的目標自然就有了行動的動力,陳科宇和他的團隊伙伴開始朝向“移動端和電視端融合”這個方向所努力攻克。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這群年輕的“戰士”在沖鋒的道路上雖然一次次的跌倒,但又一次次的爬起,他們有過成功后的歡呼,也有過因意見不統一的爭吵,在無數的困難面前他們從未低頭,彼此之間無論如何始終保持著相互的信任。最終,他們的研發成果成為了3月26日這一天的絕對焦點。
CHiQ二代電視到底有多強大?它搭載了長虹全球獨創的“M+雙芯”智聯技術及“DCC協議技術”。在智能電視上,一顆可移動芯片與一顆電視芯片在CHiQ二代電視系統內實現了無縫鏈接與聯動,使它不僅完美接入了移動互聯網,還憑借著媲美主流手機的跑分成為了“全球性能最強的電視”。不僅如此,這款產品可以隨時進行配置升級,讓用戶的電視永不落伍。
CHiQ二代電視為何如此強?長虹是國內家電企業中唯一一家擁有大數據基地的企業,在大數據、云平臺、信息化的支撐下,通過大量可參考數據和用戶意見佐證讓CHiQ二代電視研發工作避免了很多彎路。CHiQ二代電視核心功能之一的“智能導視”便是大數據應用下的受益者,用戶打開電視后無需搜索,當前最熱節目會自動分類后推送供用戶選擇觀看,讓用戶徹底告別了200個頻道輪流搜索的耗時操作。
“在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下,長虹成為了全球首家實現了收視率實時統計的企業”。陳科宇在發布會上毫不掩飾自己對公司大數據平臺的自豪:“并且,我們把這些數據整理分析之后,應用到場景的優化迭代上,目前為止長虹是家電企業中首家實現的”。
長虹大數據公司總經理劉東在CHiQ二代產品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長虹的大數據團隊已經擁有100多名高級工程師,并實踐了一套包含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標準、數據分析全流程的大數據管理方法論,建立了一套包含了11個屬性分類和584個標簽維度的長虹全體系用戶標準,成為了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用戶行為分析、大數據處理能力以及龐大服務器資源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