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最大的高原;總面240萬km2 ,平均海拔4000m 以上;位于北緯28~ 36°, 東經75~ 103°;號稱世界屋脊, 地球的“第三極”。青藏高原地域遼闊, 地理地貌復雜, 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平均海拔5500-6000m, 呈南北走向的山脈平均海拔4000~ 5000m,高原藏寶就是“誕生”在這片高原上。這些高大的山脈構成了世界屋脊的基本框架, 其間有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眾多的江河湖泊和群山構成了高原特有的生態環境。其氣候因素復雜, 南北氣候條件差異很大, 垂直差懸殊, 全區跨越亞熱、溫、寒溫、寒四個氣候帶。
高原藏寶產地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種群,植物區系成份復雜,物種繁多,蘊藏著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據研究, 青藏高原藥用植物1200多種。由于高原酷寒, 熱量低下, 這些植物在長期的生態環境適應過程中, 細胞內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糖類、果膠質、半纖維素、生物堿等,這些都是高原藏寶的重要成分;由于高原輻射特別強烈, 藍紫光與紫外線很豐富, 日溫差大, 在不同酶的作用下, 光合作用的有效物質積累高;由于相對清潔的自然環境, 所以,青藏高原藥用植物具有次生代謝物含量高,種類豐富, 療效較好的特點。
唐古特白刺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藥用植物,其分布區多位于干旱或極干旱地區,干燥度4~ 60, 年降雨量250mm 以下, 部分地區甚至不足10mm, 而蒸發量一般超出降水量十幾倍到幾十倍。唐古特白刺能適應這種嚴酷的自然環境, 得益于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和形態解剖結構。唐古特白刺根深且側根發達; 葉小而肉質, 灰白色, 枝端成刺; 葉海綿組織分化不明顯, 柵欄組織發達, 屬等面葉, 兩面都有很強的光合作用; 唐古特白刺葉面有角質層, 氣孔下陷。這些特性使得唐古特白刺具有極強的保水和持水力, 只有當植株含水量低于體內最大含水量40% 時才出現初萎現象,55% 時才處于臨界萎蔫。而在與自然環境長期相互作用過程中, 唐古特白刺的適生進化還表現出更為積極的特點, 即遭受流沙掩埋的枝條不僅不會死亡, 反而會充分利用流沙的濕沙層產生不定根, 同時被掩埋的腋芽萌發抽條, 從而形成一種既依賴于主根又有自己獨立吸收系統的獨特植物群落。根據果皮特性唐古特白刺屬于硬殼狀組, 其果皮上幾乎無小孔, 相對于其他白刺而言較為進化;唐古特白刺花粉赤道極與極軸之比為0.635, 是白刺屬中最小的, 同樣表明白刺屬是最進化的種。
產自青藏高原的高原藏寶
生長于青藏高原的唐古特白刺果實中含有多種而豐富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活性成分有關,而白刺果正是高原藏寶的重要配方之一,其富含氨基酸、維生素、黃酮、皂甙、礦物質元素等成分, 具有較高的經濟和藥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