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科隆等國際性的家具展致力于展示新品和新設計,為家居行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但是,近年來,一些展館明令禁止中國人入內,謝絕國人拍照。而放眼國內的各類展會,很多參觀的業內人士發現展會上“類似“的產品很多。這就合理的解釋了國際家具展的各種禁令的緣由,行業展會儼然成為了抄襲的舞臺。對于櫥柜行業而言,如何創新設計,避免同質化是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展會產品患上“臉盲癥”抄襲已屢見不鮮
每一年的行業展會,除了展出品牌新品外,一些企業間的“糾葛”也屢見不鮮。3月17日,某家居集團在其官方公共微信號上宣稱自家的產品遭“抄襲”,并已發起維權。而對方公司則反擊稱沒有維權中心工作人員在現場,該事件會移交法律部門。且不論兩家公司孰是孰非,產品相近卻是不爭的事實。
近幾年來,“抄襲”事件似乎成為了“標配”。很多知名櫥柜品牌也面臨抄襲的痛,一些小品牌的櫥柜產品外觀看起來和部分知名品牌格外相似,這樣讓很多櫥柜企業無可奈何。
設計的價值得不到認可
據業內人士表示,櫥柜行業的“抄襲”現象屢見不鮮的原因,終究還是因為設計的價值得不到廣泛認可。該人士表示,櫥柜行業目前的“怪圈”是大家互相“借鑒”,真正花心思投入研發、設計和創新的企業少之又少。業內人士還表示,中國自古就有臨摹一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案例不在少數,但大品牌往往會在借鑒之余加以創新,而小品牌則直接拷貝。
自主創新成為櫥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櫥柜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自主創新的設計已成為衡量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櫥柜行業的外觀專利侵權現象頻發,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大量仿冒、抄襲的外觀設計形成了難以打破的惡性競爭,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起訴訟也是無奈之舉。
櫥柜企業想要打開自己的品牌,想要往前發展,就必須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櫥柜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有待提高,應該致力于積極開發自己的專利,形成獨有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