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標亂象將改革 為陶瓷衛浴制造提供“通行證” 3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標準委副主任于欣麗介紹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有關情況。她表示,深化標準化改革將貫徹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放、管、治”要求,切實破解標準“軟、亂、低”的問題。這與最近熱炒的“智能馬桶蓋”事件,產生了激烈的化學反應。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失望”,國務院向標準“軟、亂、低”的問題開刀,2月11日,國務院第82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6方面的改革措施。第一、建立高效權威的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設立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這一措施提高了衛浴行業標準的權威性。第二、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逐步將現行強制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整合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衛浴行業標準是企業標準最高,其次是行業,最低的是國家標準,企業只要滿足國家標準就行,企業和行業標準缺乏強制性,這就造成即使企業和行業標準高于國家,甚至高于國際標準,也會給消費者造成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的錯覺。 第三、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逐步縮減現有推薦性標準數量和規模,突出公益屬性。第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鼓勵具備能力的社會組織和產業聯盟制定團體標準,增加標準供給。目前衛浴行業門檻低,魚目混雜,行業亂象嚴重,這一改革措施給一直想提高入業門檻行業協會聯盟提供了權利。第五、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第六、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廣中國標準,使中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這六方面的措施對衛浴行業的影響重大,增強了衛浴行業國家標準的權威性,對提高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 自水龍頭“含鉛”事件被曝光以后,國內五金龍頭市場曾一度陷入恐慌,“談鉛色變”。但是2014年12月份開始實施史上最嚴陶瓷水嘴國家標準之后,消費者逐漸恢復對國產水龍頭的信心。最近從國務院總理到委員,從政協到媒體都對馬桶蓋都說了個夠,這背后正是因為智能馬桶沒有國家標準,國家建筑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溫偉明表示,智能坐便器的國家標準草案已經完成,相信新標準將重新讓消費者樹立對國產智能馬桶的信心。 “智能馬桶蓋”事件的背后正是國內消費者對國內衛浴品牌沒有信心,國人對國產智能馬桶失去信任源于沒有國家標準。實際上,即使智能馬桶有國家標準,中國游客并不一定買單,因為長期以來,國家標準在人們心目中早已樹立一個“壞榜樣”—— 中國標準低于國外標準。這種根深蒂固的事實已經深深植根于中國消費者腦海中。即便中國游客買到漂洋過海的“中國制造”也相信比國內買的質量好。 于欣麗表示,通過這些措施,提升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中外標準互認,推廣中國標準,努力使我國標準在國際上有權威、有信譽,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