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二手房的中介費只要885元?日前,一家新進入南京市場的二手房中介機構放出這樣的價格,這與現行房屋總價2%—2.4%的中介費相差懸殊,他們表示低價的原因是“觸網”省掉了傳統的門店費用?,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并非一家中介有此打算,傳統的高傭金模式有望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逐步下降,這對買房人是真金白銀的實惠。

有中介喊出885元傭金
高房價之下,高傭金一直是買房人心中的痛。南京的我愛我家、鏈家地產都是以2.4%的傭金費率來收取,以一套總價300萬元的房屋為例,買房人光中介傭金就要支付7.2萬元。與這家中介機構宣稱的885元相比,有80多倍的懸殊。
“我們所有的房源全部發布在我們自己的網站上,目前在南京只有一個實體門店,實體門店少,是我們敢于搞低傭金的原因。”這家機構負責人郭兆敏說。據了解,在傳統的中介經營成本中,門店租金和水電費用占比較高,其中實體門店是吞噬中介利潤的主要原因,由此產生的高額傭金,則轉嫁到買房人頭上。
這家打價格戰的中介,依托的平臺是自己搭建的網站。買房人可以登錄網站,與房主直接取得聯系。房主也可以決定,是與買房人直接交易,還是委托網站的經紀人從中撮合。“我們也有自己的專業經紀人,如果買賣雙方選擇委托我們幫助交易,我們提供的服務與其他中介沒有不同,但價格是885元。”郭兆敏說,敢開低價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實體門店,另一方面是相信通過衍生服務來賺得利潤,例如幫助交易雙方短期融資,從中獲得回報。
互聯網革傳統中介的命?
用實際行動向高傭金開炮的,并非“885”一家。前不久在武漢,一家房地產網站公開宣稱執行0.5%二手房交易傭金;在北京,一家中介聲稱對租房傭金“全免”;還有一些中介也打算借互聯網的東風試圖攪亂行業。
“傳統的中介之所以能收取高額傭金,主要還是利用了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在傳統的中介里,少數的業務員做成了大多數交易,更多的員工則是人海戰術的犧牲品。”南京一家中介公司老總承認,實際上就單個中介的服務來說,其提供的服務根本不值那筆傭金。他同樣認為,這樣的“不公平”遲早會被新興的模式“革命”。
好屋中國董事局主席汪妹玲認為,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各行各業都會出現洗牌,房地產行業由于其特殊性,洗牌會相對慢一些,但“風”已經來了。
她表示,新興的中介通過O2O模式,將交易價格公開透明,同時用制度來保證交易的安全規范,就能夠提高客戶滿意度并降低傭金。“未來的一手二手房是打通的,誰都可以賣任何房子。未來的中介都將試圖擁有更多數據,通過積累的買賣雙方數據來匹配交易,因此數據量決定了誰能獲勝。”
興起于近兩年的大數據概念,在引發變革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商業模式的改變。巨頭隱現的房產電商正是這種概念的衍生品。當顛覆來臨,危機和機會是雙面存在的,對于房地產行業及相關利益方而言,大數據應該以何種形態介入,在數據匹配和精準營銷之外,又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答案也許在變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