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家博會上,海爾發布了全新的智慧空氣生態圈和智慧空氣生態圈落地網器“空氣套裝”。在這個生態圈里,相繼有互聯網天氣服務、家裝、健康醫療、政府機構等九大領域合作方接入,這些領域的企業將與海爾資源共享,共同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系統化的健康空氣解決方案。
在3月16日兩會過后的第一天,全國多地再現霧霾天氣,其中北京空氣質量指數342,屬于嚴重污染,空氣質量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與空氣直接相關的企業,海爾率先從空調向空氣產業轉型,與合作方一起共建智慧空氣生態圈,直面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健康舒適空氣方案。
對于進入生態圈的合作企業來說,其可在開放平臺上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贏。首先在用戶規模上,海爾U+平臺2015年家庭用戶將達1000萬,預計2018年達1億,如此大的用戶規模將為合作方帶來可觀的用戶引流。其次,與其他企業的固定收益模式不同,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采用超利分享機制,合作企業將享受更多收益。最后,隨著智慧空氣生態圈的不斷擴大,平臺效應逐漸顯現,在平臺內的企業將得到有別于單打獨斗的收益。
對此,來自互聯網公司土曼科技的商業拓展總監姚虎表示,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最務實,并非停留在概念上,它也是行業最開放的生態圈,基于互利共贏的原則,雙方都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中國氣象局、百度、新浪、土曼科技等這么多合作方進來之后,海爾的智慧空氣生態圈以最快的速度在不斷完善。硬件方面,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接入了更多硬件端,硬件生態更加豐富;軟件方面,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接入了更多軟件應用,用戶操控體驗不斷提升;服務方面,多個合作方與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一起拓展用戶流量,多維度增加用戶服務粘性;在平臺方面,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與更多的生態平臺連接,互聯互通的智慧健康空氣網絡不斷擴張且日益精細。
其實,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搭建得越快、越完善,最受益的還是社會大眾,因為這些合作產出的是民眾可享受到的健康智慧好空氣。土曼科技商業拓展總監姚虎表示,為空氣做點事是我們進駐海爾智慧空氣生態圈的初衷,這不僅是企業利益,更是社會公益。
《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說過:“在網絡經濟中,企業的基本方針從增大企業價值轉移到增大網絡價值。”海爾通過開放智慧空氣生態圈,引入一流資源搭建生態平臺,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為舒適便捷的健康空氣解決方案,這種探索方式必將實現企業、合作伙伴和用戶的三方共贏,形成長期互利共贏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