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家居新聞中心2015年度重磅策劃,“真言2015”系列將與家居行業的頂級企業大佬,智慧企業家深入對話。2015春季廣東家具展期間,新浪家居采訪到穗寶集團賴鐵勇先生,聽他談談家具行業真實的生存狀況。

“真言2015”之穗寶集團賴鐵勇 新浪家居:您覺得今年的家具展跟往年有何不同? 賴鐵勇:從這次的家具展可以看到經濟放緩大環境下,大家都在尋求轉型,所以能看到大家都蠻拼。對比去年來講,有很多新產品、新理念、新品牌開始進入行業,原有行業企業在不斷升級轉型。 新浪家居:那您對2015年家具市場和發展趨勢有何預期? 賴鐵勇:2014年可以說是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的一年,2015年對家居業預期比較樂觀,我認為這是比較有希望的一年。 從宏觀經濟來看,增速放緩,制造業尋求轉型。家居行業受房地產行業周期性影響很明顯,行業增速放緩。參考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美金,家居消費占比增速會很快。剛剛好在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3000美金,家居用品消費正是快速增長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年輕一代成為我們核心消費人群,他們對個性、空間利用、健康生活的需求會更高,未來會關注環保、健康。睡眠健康將是更多人關注的領域,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創造了很大機會。 新浪家居:習主席去年提出新常態概念,近期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您如何看待國家政策對家具行業的影響? 賴鐵勇:宏觀經濟改變一定會對微觀經濟有影響,不管是新常態還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都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三駕馬車有點熄火,正在尋找經濟增長點背景下提出來的方向。對我們家居行業來說,更多是產業升級的話題。 整個行業來說,我把它形容成家居行業的微笑曲線。左上方通常是產品研發、設計,過去行業粗放式的增長對產品研發、設計的關注和投入不多,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在這部分有所欠缺。近兩年來經濟放緩,大家回歸理性,思考如何做出真正由中國制造、擁有中國知識產權的產品,在產品的研發和設計方面未來會是很大的投入。 微笑曲線的下端是制造,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全國大部分家居產品在中國制造生產。目前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并且受到東南亞、南亞特別是越南的低成本國家的影響。因此,未來將繼續控制成本的同時,在品質方面做起來。這也就是我們穗寶在床墊領域享受一定規模效應的同時,非常重視我們的品質。 在微笑曲線的右上邊,主要是品牌營銷方面,隨著中國更加開放,有很多國際品牌進入市場。在高端市場,我們受到很多擁有品牌歷史文化,且品牌運營能力很強的企業進入中國,對國內市場來說是個挑戰。在大眾化市場,過去粗狂式營銷推廣挑戰會更大,我相信在品牌、渠道上更注重。 新浪家居:德國在2013年就提出了“工業4.0”概念,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您覺得中國家具制造業可以從“工業4.0”中借鑒到什么? 賴鐵勇:提出這一概念的國家德國和美國來看,德國是精益制造,工業化、自動化、智能化逐漸在成為主流。美國是制造業流程化、系統化很強的國家。在制造業來講,更多是系統集成為主。 中國制造業工業自動化程度還是比較低,未來隨著成本的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更高,制造企業也將走向自動化、智能化來提高我們的生產的效益和產品品質。 新浪家居:目前家居企業中尚未出現年產值100億以上的企業,而與之相近的家電行業的千億企業已增至五個。實際上,家居市場規模比家電市場規模還大。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賴鐵勇:這跟我們行業屬性以及消費屬性,家居行業的原材料季節性很明顯,比如木材;包括很多技術,南北的含水量不同。比如我們穗寶主要做的床墊是標準化產品,可能在家居行業來說更容易做規模的生產。傳統家居企業庫存也就是原材料周轉率比較低,作為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頻率比較低,所以資產的周轉率比較慢。這導致從企業的規模的增長、運營的效率來講,很難實現百億的突破。 但在我們家居業,純做銷售或者渠道品牌,譬如紅星美凱龍,年度銷售超百億很正常。穗寶集團也正在打造一個臥室家居產品的零售平臺——睡客小鎮,我們希望不僅僅做產品品牌,也將關于睡眠的產品集合起來做銷售。所以說,未來我們穗寶也很有機會做成百億企業。 新浪家居:您是否覺得做多品類的企業更容易達到百億規模? 賴鐵勇:對,單一品類的單店銷售規模不高,集合多品牌、多品類去銷售的企業或門店的銷售規模會更多。你看宜家的單店銷售規模一個月可能一千多萬,我們的家居企業暫時沒有能達到這個程度。

“真言2015”之穗寶集團賴鐵勇 新浪家居:您覺得今年的家具展跟往年有何不同? 賴鐵勇:從這次的家具展可以看到經濟放緩大環境下,大家都在尋求轉型,所以能看到大家都蠻拼。對比去年來講,有很多新產品、新理念、新品牌開始進入行業,原有行業企業在不斷升級轉型。 新浪家居:那您對2015年家具市場和發展趨勢有何預期? 賴鐵勇:2014年可以說是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的一年,2015年對家居業預期比較樂觀,我認為這是比較有希望的一年。 從宏觀經濟來看,增速放緩,制造業尋求轉型。家居行業受房地產行業周期性影響很明顯,行業增速放緩。參考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美金,家居消費占比增速會很快。剛剛好在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3000美金,家居用品消費正是快速增長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年輕一代成為我們核心消費人群,他們對個性、空間利用、健康生活的需求會更高,未來會關注環保、健康。睡眠健康將是更多人關注的領域,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創造了很大機會。 新浪家居:習主席去年提出新常態概念,近期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您如何看待國家政策對家具行業的影響? 賴鐵勇:宏觀經濟改變一定會對微觀經濟有影響,不管是新常態還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都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三駕馬車有點熄火,正在尋找經濟增長點背景下提出來的方向。對我們家居行業來說,更多是產業升級的話題。 整個行業來說,我把它形容成家居行業的微笑曲線。左上方通常是產品研發、設計,過去行業粗放式的增長對產品研發、設計的關注和投入不多,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在這部分有所欠缺。近兩年來經濟放緩,大家回歸理性,思考如何做出真正由中國制造、擁有中國知識產權的產品,在產品的研發和設計方面未來會是很大的投入。 微笑曲線的下端是制造,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全國大部分家居產品在中國制造生產。目前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并且受到東南亞、南亞特別是越南的低成本國家的影響。因此,未來將繼續控制成本的同時,在品質方面做起來。這也就是我們穗寶在床墊領域享受一定規模效應的同時,非常重視我們的品質。 在微笑曲線的右上邊,主要是品牌營銷方面,隨著中國更加開放,有很多國際品牌進入市場。在高端市場,我們受到很多擁有品牌歷史文化,且品牌運營能力很強的企業進入中國,對國內市場來說是個挑戰。在大眾化市場,過去粗狂式營銷推廣挑戰會更大,我相信在品牌、渠道上更注重。 新浪家居:德國在2013年就提出了“工業4.0”概念,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您覺得中國家具制造業可以從“工業4.0”中借鑒到什么? 賴鐵勇:提出這一概念的國家德國和美國來看,德國是精益制造,工業化、自動化、智能化逐漸在成為主流。美國是制造業流程化、系統化很強的國家。在制造業來講,更多是系統集成為主。 中國制造業工業自動化程度還是比較低,未來隨著成本的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更高,制造企業也將走向自動化、智能化來提高我們的生產的效益和產品品質。 新浪家居:目前家居企業中尚未出現年產值100億以上的企業,而與之相近的家電行業的千億企業已增至五個。實際上,家居市場規模比家電市場規模還大。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賴鐵勇:這跟我們行業屬性以及消費屬性,家居行業的原材料季節性很明顯,比如木材;包括很多技術,南北的含水量不同。比如我們穗寶主要做的床墊是標準化產品,可能在家居行業來說更容易做規模的生產。傳統家居企業庫存也就是原材料周轉率比較低,作為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頻率比較低,所以資產的周轉率比較慢。這導致從企業的規模的增長、運營的效率來講,很難實現百億的突破。 但在我們家居業,純做銷售或者渠道品牌,譬如紅星美凱龍,年度銷售超百億很正常。穗寶集團也正在打造一個臥室家居產品的零售平臺——睡客小鎮,我們希望不僅僅做產品品牌,也將關于睡眠的產品集合起來做銷售。所以說,未來我們穗寶也很有機會做成百億企業。 新浪家居:您是否覺得做多品類的企業更容易達到百億規模? 賴鐵勇:對,單一品類的單店銷售規模不高,集合多品牌、多品類去銷售的企業或門店的銷售規模會更多。你看宜家的單店銷售規模一個月可能一千多萬,我們的家居企業暫時沒有能達到這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