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市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家具私人訂制因其個性化需求,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訂制家具公司可為顧客提供個性化設計服務。 隨著市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家具私人訂制因其個性化需求,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由于國家目前尚未針對定制家具出臺規范標準,消費者對該行業的標準不清楚,這導致該市場存在一些消費陷阱,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時下恰逢3·15消費者權益日,筆者采訪了幾位從事家具行業的人士,他們表示,訂制家具容易在報價、計費以及原材料等方面出現漏洞,只要消費者在訂制時多了解,并且選擇誠信較好的家具品牌,消費陷阱出現的幾率還是比較少的。 事先問清報價計費 東成紅木的李國進先生表示,無論是紅木還是其他家具,私人訂制都將會是未來一個發展趨勢。“但由于訂制家具的價格計費這些都是商家自己定的,沒有參考性,因此容易存在消費陷阱。” “像這種訂制家具,容易出現漏洞的地方就是報價和計費方面。”華海裝飾的朱稱喜告訴筆者,訂制中,由于價格沒有規范標準,報價往往是由商家隨意報價,并且一些銷售人員報價時往往只告訴消費者每平方米使用材料的價格,而不告知訂制家具所使用的一些配件等均需另行收費。對于這些情況,若消費者事先沒有充分了解,僅按材料的使用量來計算價格,就會出現超預算的情況。 “因此,消費者應事先上網搜查訂制家具的價格做一些了解,并向銷售人員問清報價中包含的項目,以便估算價格。”朱稱喜說。 找權威機構認證家具質量 在訂制家具中,漏洞雖然容易出現在報價和計費方面。但實際上,很多市民也曾反映家具的質量也存在陷阱。 據了解,商家提供的訂制產品樣品都以原材料來區分價格,優質板材和劣質板材的價格差別很大,而普通消費者很難識別材料的差別,所以,如果廠家在制作家具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對板材進行掉包,消費者也很難發現。 “其實如果是訂制家具的話,我建議消費者在訂制家具時最好選用大品牌廠商和誠信較高的品牌商家的產品,因為其信譽度相對更高。”李國進表示,如果訂制紅木家具,事后一定要找權威機構來認證紅木家具質量和原材料是否合格,有無調換原材料以及偷工減料等行為。“如果發現,消費者首先要做的是取證,將發票收據、送貨單、原材料單等相關的證件保留好,并且請權威專家或者鑒定機構鑒定并出具鑒定書,然后再找律師或者是消委會維權。” ■案例剖析 裝修質量有問題 商家需舉證無責 2014年4月,南頭消委分會收到一宗投訴,消費者何先生于2013年6月1日與某裝飾貿易部約定由該店承接消費者房屋的鋁合金窗安裝工程,工程總造價40458元。 因缺乏施工前期相互溝通,造成工程安裝質量不過關,導致該房屋窗戶每逢下雨天便嚴重漏水,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消委會介入后,按照《新消法》要求商家承擔裝修質量問題的舉證責任,商家最終承認本店工人在該項工程確實存在失誤,商家承諾免費為消費者維修全部窗戶直至不漏水。 消委會點評:以前,發生裝修質量問題,裝修公司通常會要求消費者承擔舉證責任,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的裝飾裝修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于2014年3 月15日起實施,本案例雖然發生在新法實施之前,但在調解過程中雙方同意參照新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