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于3月起正式實施,徘徊多年的不動產統一登記終于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包括集體土地、房屋建筑所有權等在內的十類不動產將進行統一登記。而隨著條例的落地實施,房地產市場也應聲而動。近日,眾多房屋業主因擔心不動產登記后將面臨高額房產稅,出現了集體掛牌拋售房產的現象,引發多方關注與熱議。新條例的實施是否會推進房產稅的開征?又將對樓市有怎樣的影響?消費者到底該如何應對變革?
知名房產租售平臺安居客市場部人員分析,不動產登記確實刺激了部分房產的拋售,但目前拋售的房子數量和大市場相比比重極小,并不會對市場造成直接影響,短期難以實現諸多購房者期待的“降房價”效果。對于購房者來說,還需把握市場供求關系、稅收法律、國家宏觀調控等。
不動產登記之后,是否意味著房產稅開征?會否讓自己面臨高額稅費?盡管相關部門已經明確,不動產登記與房產稅開征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從長遠來看,隨著不動產登記制度越來越成熟,未來實現全國聯網信息共享,也間接為日后征收房地產稅奠定基礎。但對購房“剛需”人群征稅的可能性極小。
針對手上已有數套房產的業主該如何取舍的問題,安居客分析:一線城市中心區的普通住宅,未來仍然有比較大的升值空間。而新區、郊區的房子基本都可以處理掉;從提高投資效率來說,中小城市,以及三四流風景區的旅游地產、養老地產非常不穩定,建議出售。
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逐步實施,意味著過去的分散登記將變為統一登記,更加完善便利,也為房產稅的征收提供了基礎。對于購房者和房屋業主而言,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根據自身需求拋售、減配、購置,抑或重新配置資產。對房地產置業、投資,要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