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年過后,紅木企業的開工情況也發生了變化,一些有實力的、大型的紅木企業基本都按往年的開工日期開工,而一些實力較弱,產品無特色、沒有客戶積累的企業則陷入到了紅木市場探底的漩渦中。
2014年,很多企業都認為難過,而據記者了解到的,很多區域的大企業不但銷售情況沒有變差,反而銷售額出現了不降反增的情況。有些企業還增加了員工,擴大了市場規模,對于它們來講并不覺得市場行情變差。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同處在紅木市場內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境遇,記者綜合分析后,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企業規模和抗風險的能力。
在任何一場危機或者市場波動來臨的時候,規模大、實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能夠耐受的更久一些。而如果這樣的大型企業對自己認識清晰、方向明確的話,市場的波動可能不但不會成為桎梏,反而可能成為了這些企業的機會。大型企業也許借助這樣的機會進一步做大做強。
二、客戶的保有量、忠誠度和認可度
一個企業的產品再好也需要有基本的客戶需求做保障,如果有足夠龐大的客戶量做支撐的話,企業的生存一般不成問題。這就要求企業生產的產品和對應的客戶群體能夠將需求和供給完美的結合起來,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是客戶需求的,或者客戶需求的產品企業做不出來,都會影響客戶對產品和品牌的忠誠度和認可度。
三、產品是否對路、是否是高品質產品
“什么產品好賣我們就做什么產品。”“我們只做某某類型的產品,因為我們針對的就是這部分客戶。”“我們只做精品紅木家具,我們追求的是高品質產品,求質不求量。”以上都是不同類型企業在產品定位和制作產品時不同的定位。根據不同的企業定位,這些方式都可能取得成功。但有一點卻是顛覆不破的定律,好的、精品的、定價合理的紅木家具無論在什么時間被生產出來都不愁銷路和客戶。
四、企業的運營資金是自有資金還是有貸款和借款
在記者采訪的絕大多數的成功紅木企業中,企業家們對貸款和借款經營企業都是非常非常慎重的,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這么做的。大多數都是憑借自有資金,“有多大本事辦多大的事。”是一般企業的信條,他們認為這樣才是經營企業的穩妥之道。
五、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是否好
大型的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一般都較大,在當地區域的品牌認知度也會比較好。由于紅木家具的價格較高,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也會比較慎重,一般挑選大品牌企業產品的可能性比較高。或者是企業中聘請的技師是非常有名望的師傅,這些都會增加消費者購買的可能性。同時企業和產品在人群中的口碑效應也非常重要。口碑好的企業,無論大小,客戶的支持度和忠誠度都是最高的。
六、企業是否有貪大求全、盲目擴張的動作
記者了解到一些企業之所以經營不下去,或者某天突然倒閉的原因是因為企業主貪大求全的心理作祟。企業在剛剛良性發展的階段可能會給企業主帶來“形勢大好”的錯覺,從而讓一些企業主錯判了企業所處的階段和承受能力,膨脹的心理會讓企業主想快速的將企業做大,而正是因為這些,借款、囤木料、擴大廠房、租賃新的銷售場所,一下子就會給企業很大的壓力,而一旦某個環節出現了些許的問題,可能會導致崩盤的現象發生。
七、企業是否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不墨守成規
堅持有堅持的道理,調整有調整的說法,企業主根據各自企業不同的情況作出的堅持或者調整的動作其實都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如果判斷準確,那就是機會,但如果判斷失誤,那就是危機。所以最終的競爭其實還是人的競爭。有經驗,敢于面對市場變化,并能積極響應的企業主最終可能會為自己爭取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紅木企業年復一年,是否開工,什么時候開工,經營的好壞,其實最終考核的還是企業的決策者。考核過關則喜,考核不過關則憂。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發展,努力創新,不固步自封的企業和企業主才能迎來一個又一個發展的“春天”!(文/劉宇)
(來源:新浪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