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裴女士在成華區某建材市場購買了4450元的瓷磚,其中包括地磚和墻磚。3月6日,記者再次致電商家,對方仍然堅持這是同一款瓷磚,“我們不可能同時采購同一廠家兩種編號不一樣、外觀相似的瓷磚。
直到3月9日,成都市民裴女士還在為新房的地磚顏色與商家交涉。
今年1月20日,裴女士在成華區某建材市場購買了4450元的瓷磚,其中包括地磚和墻磚。由于瓷磚送來當天太晚,她未及時拆封查驗。等她再次去看新房的裝修進展情況時,才發現地磚與自己在店里看的貨品顏色不一樣,她懷疑商家在送貨時“調了包”。
事實上,裴女士并不是個例。家住金牛區的李女士在新都一家大型家私商場購買了3萬元家具,因為款式不符,與商家協商了兩年多都還沒有結果。不久前李女士再去找時,已經找不到人了。
對此,律師提醒,為了防止調包,消費者最好選擇大品牌商家,而且要在協議中注明尺寸、材質等特征,一旦發生爭議,可通過合同進行維權。
瓷磚顏色不對頭 商家說是同一款
裴女士夫婦在新都買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為了早點入住,交房后沒多久,兩口子就開始忙裝修。
1月20日,裴女士到成華區某建材市場購買了整套房子所需的全部瓷磚。1月22日下午4點,商家把貨物送上門,等到所有貨物搬上樓時已經是晚上8點了,裴女士并未打開驗貨。
第二天,工人開始裝修房子。直到2月15日,裴女士再次去看房子時,才發現了問題。裴女士說,當天她打開房門時看到的一切,著實讓她難以接受。“明明買的是米白色的地磚,怎么變成淺黃色的呢?”裴女士說,當時她在店鋪里購買地磚時,覺得米白色的好看,還專門用手機拍了照片。她反復對比貼在地面上的瓷磚,發現并不是當初在店鋪里買的。而現場裝修工人告訴她,地磚從包裝里拆出來就是這種顏色。
商家堅稱是同一款瓷磚
第二天,裴女士前往建材市場,與商家進行交涉。裴女士特意把家中的地磚拍了下來,和此前在店里拍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裴女士說,一開始她以為只是商家送錯貨了,希望能將瓷磚換回來。可當她拿著照片找到商家,對方最初的回答是“兩張照片是一樣的”。不過在裴女士的要求下,商家專門安排了一名人員到房子實地查看,不過并未現場給出答復。
記者對比照片與已經鋪好的瓷磚,發現顏色上的確有明顯區別。但商家堅持認為,照片上的瓷磚和鋪好的瓷磚是同一款,只是裴女士拍攝的光線有問題。
3月6日,記者再次致電商家,對方仍然堅持這是同一款瓷磚,“我們不可能同時采購同一廠家兩種編號不一樣、外觀相似的瓷磚。”
生產廠家:型號不一樣
“明明是不一樣的兩款瓷磚,怎么能說成一樣呢?”在裴女士看來,顏色不一樣,質量還有沒有保證也很難說。在商家開給裴女士的一份購買瓷磚的收據上顯示,1月20日,她在該陶瓷店共購買4450元的瓷磚,包括墻磚和地磚。其中就有一款型號為“w15”的地磚,裴女士所說的顏色不一樣的正是這一型號。
“w15”型號瓷磚的包裝上顯示,這是由外地一場廠商生產的“高潔亮”精工磚,型號全稱為“8Nw15”,顏色為淺黃色,這與商家送到裴女士家中的瓷磚是一致的。然而,當記者向生產廠家求證時,對方表示,w15是淺黃色的,但是裴女士照片上的米白色地磚是w18型號,也就是說,裴女士購買時拍下的地磚與送來的地磚并不是同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