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凳》 設計師:潘方依設計說明:這是一組互聯網模式下的扁平化包裝家具。在保證美感的同時實現輕量化、節約材料、減小包裝、縮減運輸成本。
《正氣木作》 設計師:張鵬飛設計說明:打破傳統家具結構形式,將中國傳統玩具魯班鎖運用到現代中式家具中,使得家具在保證結構穩固、外形典雅的同時,便于拆裝、方便運輸。
《穿·合》 設計師:李玉璽設計說明:可拆裝的椅子與可替換的座面,讓整張椅子既可扁平化包裝,同時又有舒適坐感。
《不染·高案》 設計師:陳尚蓮設計說明:高案靈感來源于宋人生活四藝之聞香與品茶。可以用于承放香具的案臺,案臺下方便于取放的三個茶盤,亦可以用來承物。
《嵌》 設計師:雷南仕設計說明:對衣帽架的結構進行創新設計,讓衣帽架的組裝變得更有趣味。同時也使衣帽架的整體包裝變得更小,運輸時減小了占用空間。
木頭——現代家庭中再尋常不過的家具材料,普遍到我們常常只看到木頭制作家具的使用價值,而忘了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木頭有著悠久的歲月沉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5月15日,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生展開幕,來自學生哥們的家具設計,有著超乎他們這個年紀的成熟韻味。通過對傳統木作工藝的致敬、對木頭本身的重新解讀,他們試圖喚醒沉睡在記憶中的審美趣味。你會驚艷地發覺:木頭不僅僅是耐用、兼顧的材料那么簡單,它能夠為家居帶來更多細水長流的文化力量。
榫卯情懷:追憶燦爛的鼎盛時代
現代家具的粗制濫造,讓后生的一輩漸漸遺忘古代中國的木作工藝水平之絢爛,是當今設計所難以超越的。大唐盛世融合了胡人的生活方式,讓中國人從席地而坐的質樸日子,走向了坐椅臥榻的講究生活。自此以后,智慧非凡的古代匠人,以不亞于當代的創新精神,開始潛心研究家具設計。不僅誕生了交椅、圈椅、太師椅、玫瑰椅等外形美觀、文化深遠的家具設計款式,在家具的制作工藝上,創造出“榫卯”這種獨特結構:無須釘子,通過木頭結構的組合,就能夠組成美觀又兼顧的家具產品。古代許多精致巧妙、錯綜復雜的榫卯,仍然能夠讓當代最前衛的設計師嘆為觀止。
在本屆廣美畢業展上,學生設計師們似乎極力想喚醒我們對這種古老工藝的技藝。據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家具學院的畢業作品并不單單是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學校與“宋院茶禪”、“春上”等設計品牌進行合作,讓學生做“實題實做”的畢業設計,大部分的設計成果可以進行生產、銷售。比起傳統的教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設計,并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
本次展覽中,“宋院”系列對榫卯十分執著,其設計也不乏有匠心巧思之處。例如張鵬飛的作品《正氣木作》,將中國傳統玩具魯班鎖運用到現代中式家具中。使得家具在保證結構穩固、外形典雅的同時,也便于拆裝、方便運輸。鄒敏捷的作品《木間》除了運用典雅的榫卯結構之外,屏風上的木條有節奏的起伏,將木頭特有的安靜美學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平板包裝:現代設計師致敬“榫卯”
平板包裝——現代工業生產之下的名詞,看似與傳統的榫卯之間相去甚遠,但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們,在現代與古典之間,找到的最佳的平衡點。雷南仕的作品《嵌》是本次學生設計中相當有趣的作品,頗具日式風味的衣架可以拆解成一個pizza盒大小的平板包裝。值得一提的是,借鑒了古人的榫卯智慧,這件作品的安裝也無需使用釘子,通過巧妙的關卡即可組成,看似簡單的設計其實需要許多細節上用心。
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扁平化包裝的需求,本屆有不少學生都以平板包裝為課題作設計。來自李玉璽的作品《穿·合》,舒適的躺椅可以拆解成簡單的6個單元件,組裝起來十分方便,布座面的設計為硬朗的實木椅子增添幾分柔軟和人性化。潘方依的作品《CoCo·凳》將經典的圓凳結構成圓圈和木條,設計簡潔漂亮,同樣便利于拆裝運輸。(實習編輯 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