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院家具設計院2015畢業展直擊。
這是一個青春勃發的變革時代,也是一個年輕創意大展拳腳的熱血年代。5月15日~6月25日,一年一度的廣州美院畢業展在大學城甫一亮相,便吸引了參觀者絡繹不絕,成為了羊城藝術界的年度盛事。在“互聯網+”的浪潮席卷下,藝術的新生勢力,正在以一種加速度的方式,快步走向未來。
《含.合》
都說“青春不打烊”,新銳設計該是什么模樣?春風得意,長安街上花事美,武陵少年“衣正輕,馬正肥”的炫奢華早已遠去;歲月靜好,清新正撲面而來,45度天空、白色棉裙、帆布鞋……簡單得如一朵清悠的白蓮盛開,襯得起“90后”設計師們的豆蔻年華——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放下設計,“去生活”。這是廣州美院家具設計院2015本科畢業展的主題。與往屆作品相比,不見夸張的造型,沒有鮮艷的色彩,也不落入風格的窠臼,一切仿佛質樸如初,流淌著輕松與舒適的自然格調。用最簡單的寫作框架去展現最動人的真摯情感,這是村上春樹的成功,而展覽就是青春的力量。
《叁·邊幾》
設計師:詹秋鴻
簡單的三條腿和一個面板,利用“扣”和“擰”的結構設計,加上簡單的五金件組成茶幾。去除復雜的多種五金結構連接,凸起的圓頭方便移動和增加茶幾的趣味性。可拆裝、扁平包裝,減少了運輸空間,可讓用戶自主體驗安裝。
“去生活”是設計的態度
每年的五六月份,廣州美院畢業展都成為大學城中一大熱鬧盛事。年輕設計師們的鬼馬創意,似乎總能帶來不一樣的思維沖擊,讓熱愛藝術的市民們趨之若鶩。今年,由家具設計院學生創作、以“去生活”為主題的家具作品,在異彩紛呈的展館內獨樹一幟,以無色自然主義,表達了自己對設計與生活的理解——生活才是設計不可缺少的體驗過程、不可缺少的創新動力,也是不可缺失的設計基礎。
“以原生的竹木材料,用更接近自然的手法,來呈現家的心靈。”與往屆不同,本次展出的一系列家具設計作品,在“設計感”沖動上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克制,不再強調夸張造型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沒有了矯揉造作的粉飾性元素,甚至無意去凸顯出某類風格。在四樓展區的素雅背景中,營造出一種格調輕松、純凈如初的情緒,與“去生活”的主題緊密相扣,回歸到生活的本質,對人展開更多思考。
“去生活”并不單指某種樣本或范例,在美院家具設計院院長溫浩看來,這就是設計的態度,要接地氣、更生活化。比如一張餐桌椅,設計師首要考慮的,不是造型怎樣更好看、更吸引人,而是要還原人的生活場景,他們坐上去的心情、狀態,需要什么的交流與進餐……這才是設計的根源所在。現場的“春上”系列家具,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因材質和色彩而造成的距離感,營造出一種自然舒適的居家氛圍。這被界定為“沒有年齡的青春”,溫浩表示,不管什么年齡人都希望有一個自由的空間,以年輕的心態來感受生活的美好。“這是我們應當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
《尋回》
設計師:楊楚燕
冥想,意輕松,尋回真正的自己,以得正念。樹木的年輪承載著歲月,或許曾有仙人,打坐禪修留下印跡。白日如回旋的水,夜晚則如點點星辰,伴隨左右。
易生產、易運輸、易使用
今年展出的學生作品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所有家具都是適應當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需求,具有易生產、易運輸、易使用的特征。年輕設計師們在家具的結構設計上的顛覆或創新,一方面讓家具能夠自由DIY組裝,集裝飾性與功能性一體,使之變得更有氣味;另一方面則采用扁平化包裝設計,座椅、幾凳、衣架、簡單拆裝后皆可收入小方盒,使家具的整體包裝變得更小,在運輸、儲藏時減小了占用空間。
例如作品《叁·衣帽架》,僅以三根圓木棍和三根木塊,再用“夾”和“扣”的結構設計組成衣帽架,拆裝簡單、搬運輕巧;作品《穿·合》,可拆裝的椅子與可替換的座面,讓整張椅子既可扁平化包裝,同時又有舒適坐感。還有從互聯網應運而生的《輕宅書桌》,從網絡衍生出的“宅”文化,改變了書桌單一辦公為兼顧娛樂休閑,用線的構成作為貫穿,將功能性與審美自然地結合起來,構思巧妙、自然而不生硬。
與往年不同,今年家具設計院的畢業作品展,不再停留于教學成果的單一檢驗,更是從產學研實踐的角度大膽嘗試。“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可用、可生產、可銷售的,不僅僅是概念性的作品。”溫浩表示,通過與設計品牌“宋院茶禪”、“春上”合作,從市場切入“實題實做”進行畢業設計,不僅讓學生從“虛”到“實”、從“古”到“今”、從“東”到“西”去認識家具設計的經緯刻度,其中大部分成果可以進行生產、銷售,令畢業設計作品成為可以直接被消費的創意產品。
《簡意桌》
設計師:王志玉
簡化,減少不必要的使用功能,帶給人們一個整潔、素雅的生活空間,讓人們回歸到生活的本質。
佳作賞析
《圓》
設計師:林月
實用與美觀的結合,功能的新探索,夜晚的燈光效果與白天插花的藝術空間氛圍,讓人回歸到自然,在平和、沉靜、親切的禪意空間氛圍中來放松自己。
《CoCo凳&衣帽架》
設計師:潘方依
這是一組互聯網模式下的扁平化包裝家具。在保證美感的同時,實現輕量化、節約材料、減小包裝、縮減運輸成本。該設計中的圓長得像O,半圓長得像C,坐面跟圈實際又是一塊料通過二維切割而成。
《竹染》
設計師:林欣怡
靛藍染色工藝是中國傳統印染技藝。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人們遺忘在角落。這個作品運用了竹集成材熱彎技術并且結合天然的靛藍染色工藝。希望在竹與染的對話之中,給觀者帶來關于傳統工藝和自然材料的新感悟和體驗。
《月下泊舟》
設計師:謝鳳儀
梳妝臺的構思是將中國山水畫與梳妝臺設計相結合,提取了山水畫的構圖元素,結合了梳妝臺的收納功能。在功能上歸集了人們梳妝打扮物品的擺放空間,增加了人們收納物品的樂趣。
《嵌》
設計師:雷南仕
通過對衣帽架的結構進行創新設計,讓衣帽架的組裝變得更有趣味,同時也使衣帽架的整體包裝也變得便捷:在運輸時,減小了占用空間;使用時,主桿上的凹槽展現出了衣帽架的細節美感。
《桑》
設計師:張佐藤
現代、精致、結構、線性,是“桑”給人遒勁而富于韻律感的味道。承過去、創未來,應用魯班鎖的結構,經過再創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以智者發明的結構為發軔點,將現代手法融會貫通在家具設計上,碰撞出不一樣的效果。(實習編輯 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