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涂料網訊:走進建材市場,你會發現標價268元/塊的瓷磚,只要你能“侃”幾句立馬可以降到168元/塊,要是趕上有促銷活動,68元/塊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拿走;表面上看上去沒什么差別,而且材質同為橡木的實木地板,左邊的店里賣279元/平方米,右邊的店卻只賣199元/平方米。到底是“工藝不一樣、品牌不一樣”,還是“產地不一樣”,讓人著實摸不著頭腦。
漫畫/何朝霞
“建材行業的價格,‘水’的確很深,買建材最好找個懂行的一起去。”一位業內資深商家如是說。連日來,記者對長沙多個家居建材市場實地調查發現,建材價格虛高情況非常普遍,而且普通消費者往往難以辨識,即使“明碼標價”的也不等同于“明碼實價”。
只要你能“侃”,價格可以更低
“你別管標簽上的價格,只要想要貨,肯定再給你優惠。”日前,東岸建材市場一家較大的瓷磚專營店里,銷售商在不停地向消費者推介其產品的價格優勢。據該王姓老板介紹,他們的瓷磚是廣東廠家直供,所以比其他門店更便宜。
“只有價格標得高,賣得才能高啊。”在位于河西的安居樂建材廣場,一位木地板銷售員毫不諱忌地告訴記者,地板產品的折扣普遍在6折到8折,而做活動時可以做到3折左右。“其他的建材產品和地板大同小異,最終的售價要看買貨的人怎么談了。”
記者了解到,建材行業的產品價格組成中,租金費用、員工工資、門店裝潢等是一部分。而且一般建材商家沒有自己的送貨團隊,要臨時雇用司機、貨車等,而且這些都按行規支出費用。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這些都會加入商品的價格中。
“價格里面有一部分是死的,怎么都不能少了,但‘利潤’是活的,只要你的功夫深,水分可以擰出去很多。”一位建材業內人士笑著說。
多問施工師傅,不要一味買貴的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整個湖南家具、建材行業的現狀還不容樂觀,既存在消費與需求直接的不平衡問題,也存在一些魚目混珠的雜牌產品擾亂市場秩序。
現在普通裝修業戶拿到新房鑰匙后,很少對建材、施工做深入了解,然后就要拿出十萬元、幾十萬元資金來購買各種名目的建材產品,而在行業信息不夠透明的情況下,部分產品標價不實也在所難免。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建材產品質量越好、品牌越大的,其價格反而相對更加透明。“越是雜牌子產品,價格水分越大,因為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的進貨底細,更不要說你們了。”在馬王堆建材市場做某品牌陶瓷代理的鄧老板說。
“除了貨比三家,最好上網了解一下品牌的行業地位,看一看行業內的評價。”從事家裝施工工作的劉先生告訴記者,買建材前一定要問問做裝修的工人,到底什么品牌質量好,他們最有發言權。“不要盲目認為貴的就一定好,泥瓦工師傅拿在手里一掂量,就知道好壞。”
律師說法
標價不實或誤導消費者
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明表示,正規賣場的產品銷售價格,一般都是經過物價部門核準的,在實際銷售時也不允許隨意提高。但是,也不能排除個別商家采取虛高標價,而實際銷售時再給出一定的優惠幅度的促銷手段,這并不屬于欺詐行為。“雖沒有違反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如果標價不實的話,很有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