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會的主題是共筑消費新生態。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已經從傳統消費領域和新興消費領域兩個方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時代變遷消費者不僅對購買產品的質量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對便捷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近日,生活電商多點公司和物美集團基于50億元用戶消費數據發布了《2015年智能生活報告》。從報告中看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購數量增加迅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不斷演變。(報告數據來源:基于多點470萬用戶,52.5億元購買金額解析。)

手機逛超市的人是真正的“健康生活家”
多點報告顯示,平均每個網購消費者單次購物平均金額為175元,值得注意的是購買水果蔬菜的費用占到80元,而糧油速食為28元。由此可見,網購的消費者更追求新鮮和營養,日常飲食結構更為健康,網購正進入到“新鮮輕食”的時代。
網購者追求“新鮮輕食”自然對食品的健康和品質要求頗高。多點聯合國內發展較早的現代流通企業物美集團,保證了消費者的健康訴求。物美自1994年12月在北京率先創辦綜合超市以來,已經擁有大賣場、生活超市、便利商店、百貨店、家居商場等各種業態。作為首都市場份額靠前的連鎖零售企業,物美超市是北京人的菜籃子、米袋子。國際權威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的最新報告公示,“物美”連鎖品牌連年位居北京市門店價值指數第一名。2015年“物美超市”榮獲顧客滿意度指數商超類第一名。良好的產品質量檢驗流程,保證消費者可以對食物追本溯源,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生活電商多點公司和物美這樣規模龐大的品牌超市合作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安全,也保證了產品品類的豐富,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根據多點發布的報告顯示,消費者在網購中光柴米油鹽和生活日用品的消費就達到了每月626.3元,從米面糧油到速食食品,品類繁多。部分商品的復購率也較高,例如牛奶的消費頻次就達到了每周3.2次,水果購買頻次更高達4.0次之多。可見消費者對于網購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

手機購物讓生活享受VS經濟實惠兩不誤
僅僅是追求健康還不夠,要生活享受VS經濟實惠兩不誤。報告指出,很多白領習慣邊逛邊買,朝10(買午餐)晚9(買晚餐),看到心儀的商品立即就買,拋棄空間限制享受購物帶來的愉悅。就連互聯網加班狗也能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耽誤。
報告中以百度大廈、騰訊、樂視為例,數據顯示,15點左右加班群體會形成新購買高峰,主要以飲料如可口可樂,紅牛等,補充加班能量。而晚8點到晚10點也會出現小高峰,物流會把商品送到加班族的家中,作為宵夜補給。不僅營養健康,而且節約時間,再加上節約的來回路費錢,網購確實讓消費者獲得了最真切的實惠。
網購為何讓消費者欲罷不能?

2016春節期間酒、飲料和牛奶等飲品成為了網購產品的主力軍,占比達到55%,如今春節已過一月有余,網絡超市購物卻絲毫沒有熱度減退的意思。全民進入了日用品補貨的集中期。米面糧油和洗護產品的購買占到了所有商品的32%。節后消費者網購買齊TOP20的單品所需要的價格僅為143.5元。
綜上,網購之所以為各類人群所喜歡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網購商品的結構越來越合理、品種越來越齊全、服務越來越周到。高、中、低檔商品,都可以通過網購買到;不同需求的消費者,也都可以通過網購滿足需要;且價格要比實體店便宜很多。
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帶給消費者的便捷服務,也在從另一個層面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與觀念。正是居民消費的啟動,拉動了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的恢復與加快,帶動了就業,就業的好轉,又進一步拉動消費,形成消費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電商品牌也在積極探索尋找新的消費熱點。“造節”等活動不斷激發更多商家創造消費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平臺,使消費的源動力越來越強,從而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消費者在商家競爭中變得更加精明更愿意選擇安全和有品質保障的產品,相比于淘寶以及一些海淘平臺,消費者時常有假貨的困擾,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的“O+O”模式,建立了更加和諧的網購生態,讓消費者放心的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