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三方數據機構中怡康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整個空調行業庫存總量已突破4000萬臺,高庫存已經成為了整個空調行業不容忽視的新常態。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空調銷量4170萬臺,加上出口總銷量1億臺左右,而中國空調產品一年的總產能大約在1.5億-2億臺,直接造成了至少5000萬的過剩產能。2014年空調廠商對于形勢的錯誤判斷,以及近兩年房地產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如今整個行業供過于求的局面。
價格的殘燭照不亮市場的暗淡
面對龐大的庫存量,部分廠商開始了降價促銷。格力開展“紅四月”活動,打出了補貼、服務、贈品等五重驚喜回饋消費者,一些比較過時的三級能效產品甚至讓利50%。可這種促銷方式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熱情嗎?
對此,記者走訪了一些大型家電賣場。在賣場門口,有關空調的各類宣傳海報清晰可見,例如空調最低6折起、免費上門安裝等等,甚至連一些公交車上也出現了有關空調活動的廣告。但與如此大力度的宣傳不符的是,家電賣場的空調區卻可謂“門前冷落鞍馬稀”,各式各樣的空調產品擺放在場內,顯得分外孤寂。
“現在廠商正在做促銷活動,很多三級能效產品的折扣力度都很大。新款的節能產品,市政府會有一定補貼,二級能效的減免8%,一級的減免13%。”賣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是節能補貼,其實就是希望消費者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
現下正值暮春四月,氣溫一天天升高,空調的銷售旺季即將到來。然而,商家卻在此時推出高額度的折扣活動,其試圖用價格來刺激市場的意圖明顯。記者了解到,現在眾多品牌的定頻空調價格已低至1500元上下,由于商家還提供了免費安裝服務,除去安裝成本后,消費者實際購買空調的費用不足千元,但為何低廉的價格卻換不到關注呢?
“現在格力空調大約占據著50%的市場份額,在二三線城市,這個數字會達到70%左右。”工作人員稱,“現在大品牌也在搞促銷、打價格戰,格力的定頻空調現在也就不到2000元,比其他品牌貴不了多少。格力這種大廠商的產品質量和服務都很有保障,誰會因為便宜了幾百元而去選擇一個并不知名的品牌呢?”
產品價格再下降也是有成本底線控制的,何況目前原材料價格正在上漲,利潤早已微乎其微。現在空調市場兩極分化的趨勢開始顯現,對于市場中相對劣勢的小品牌,通過降價刺激銷量的路已經行不通了。樹立品牌意識,產品向中高端發展,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快速轉變,才可能令這些廠商的現狀有所改觀。
4000萬庫存今何在?
空調產品的庫存又稱“僵尸空調”。一般來說,空調的壽命大約是8年,這里所謂“壽命”是從產品出廠開始,無論是否使用。而“僵尸空調”在被庫存積壓多年之后再出售,其真正可工作的年限就大大縮短。消費者如果把“僵尸空調”買回家,空調產品質量也將大打折扣。長期擱置還可能讓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制冷劑出現泄露,嚴重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那么,這些空調庫存最終將會面臨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呢?
“現在這些空調產品基本都是生產了一兩年的產品,這是很正常的事。空調市場淡旺季差別明顯,為了防止旺季產能跟不上,很多產品需要提前生產。而且現在空調產品款式眾多,不知道哪一款產品賣得好,為防止脫銷的情況發生,作為渠道商需要將所有型號的貨都備足。”一位家電賣場的工作人員稱,“因為各個門店的銷量不統一,一些小品牌可能會出現積壓數年的產品,但是大品牌不會存在這種情況。下個月可能有一場內購會,屆時產品的價格還會下調。”
某知名渠道商的相關負責人則稱,“我們是通過大數據計算得出未來的市場需求情況,根據需求來控制進貨量,不會出現太多的庫存。多數庫存在廠商,壓力也在廠商一方。剩余的庫存大多是比較過時的三級能效產品,已經不被消費者認可。未來國家將會制定更嚴格的行業標準,這些庫存產品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由此看來,廠商和渠道商都在試圖通過做活動、辦內購會等方法在旺季來臨前夕將庫存清理掉,但這些基本是積壓了一兩年的產品。而在消費需求逐漸向高端化發展的今天,那些積壓時間更久的產品,即使出現在市場也很難被消費者接受。空調產品年年更新,2015年的產品價格都探底了,又有誰會去考慮2013年或者更早的產品呢?
供給側改革與智能化助力產業渡嚴寒
大量庫存的出現,其直接原因就是產能過剩。因此,控制產能成為了2016年各個廠商亟需關注的事。
“目前的空調庫存量在逐漸下降,在廠商和渠道商近3個月的共同努力下,空調的銷量同比上升了16%。同時,各大廠商都在控制生產規模,讓產品結構合理化。”奧維云網空調環境事業部總經理劉大任告訴記者。據了解,2015年3、4季度,美的空調生產量全線下降50%,創維也將空調的產能規劃下降50%左右,有的產品線開工量甚至不足50%。
只靠減產也不是長久之計。據了解,目前空調的潛在消費者中,有50%是80、90后,這是追求個性化的一群人,滿足他們細致化的需求,成為各個廠商的目標,這與國家近期大力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也相一致,通過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最終幫助整個行業渡過寒冬。
例如海爾智能工廠的柔性線,它拋棄了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方式,而是根據每一款產品的需求量下單,并能夠實現個性定制。未來這條生產線上的每一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都是根據用戶的精細需求而制。“相對其它品牌,海爾的庫存量很少,這是因為海爾的柔性線使用的比較早,能夠很好的控制產能。”劉大任說。
此外,高端化、智能化是未來空調產品發展方向,也是小品牌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數據顯示,2015年空調業整體下滑,但智能空調市場卻逆勢增長,銷售量同比增長173.5%、銷售額同比增長98.44%。可見,消費者對于空調的熱情尚存,但更多的鐘意于創新產品和智能產品。
“單純的從空調產品來看,用手機代替遙控器操作并不受關注,但智能家居是一整套產品,空調是其中一部分,不能割裂的看。未來,人們用一個手機APP就可以操控家里的所有電器,無論是電視、空調、洗衣機,還是燈光、微波爐、電飯煲等等,一個平臺全部搞定。這個時候誰的產品更加智能,能夠支持APP控制,并融入到智能家居系統中去,誰就會更受歡迎。”一位業內人士談到。(郭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