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紙企業困局:

2015實體經濟不景氣,壁紙行業更是如履薄冰。壁紙企業的困局,業內有識之士早就指出:庫存壓力大;新本開發盲目;渠道不穩定,一二線城市渠道擴展難、三四線城市渠道下沉難。再加上大環境的不景氣,軟裝市場的整體不成熟,壁紙行業2014年開始顯露頹勢, 2015年明顯衰落。2016年會發生什么?誰能“剩”下?又該如何破局?
筆者認為,目前軟裝市場的整體層次,也就相當于中國近代,當賣衣服的都會給模特搭配項鏈,帽子,提包時,軟裝多數門店的搭配還屬于臆想階段;當快銷品網上賣的如火如荼,雙十一、雙十二都成購物狂歡節時,我們還在糾結發展網上還是堅持網下;當立邦墻面刷新已經完成100萬單布局一線城市舊房翻新市場時,我們還在為搶市場擠死道友不斷突破價格下限……
壁紙企業的老總一致的反映都是生意不好做了,一定有人先死,剩者為王!至于誰先死,很難說。至于誰能活下去,答案很明顯,一是去網上創新,成功拓展渠道,獨立一方;二是結合網絡優勢,去網下創新,成功讓門店實現溫飽,衣被天下。其實成功先例就在眼前:瑞典宜家——宜家的網站將客戶引流到線下,2015年,宜家中國市場銷售增長超過18%,達到創紀錄的105億元人民幣,一年內在武漢、杭州、西安連開三家新店,而且,未來還將保持這張擴張節奏,這是場景體驗營銷的典型成功案例!
所以,場景體驗式營銷戰法就是一道光明之橋:“三刀流”——網上引流,門店滯流,用戶回流,利用移動網絡優勢,力推實體銷售提升。從根本做起,增強用戶體驗,實現風格和色彩分類,讓壁紙上墻,窗簾上窗,床品上床!賣給用戶的,不應該是紙,是布,而應該是所想即所見,所見即所得的一種生活夢想!
在我們的進店調研中,有一項是100%贊同。:所有的門店老板和店員都認為場景體驗營銷有助于壁紙零售,為何大家一致認可?因為所有人都熟悉這一營銷方式,比如服裝。以一件淺藍格子連衣裙為例:

可以想見,哪款連衣裙更吸引客戶的眼睛。這就是場景帶來的吸引,而客戶試穿,則就是體驗,所以說場景體驗營銷,是大家都能理解并認可的模式。與其相比,能夠實現場景營銷的,只有高門檻的軟裝生活館,現有大多數壁紙終端,就只能是“賣布料”,場景只有壁紙樣冊上的效果圖,至于體驗,那是門店的,也是客戶的“哥德巴赫猜想”。
80后90后開始成為消費第一主力。他們追求個性和品位,對美觀有更高的要求。可是,為什么客戶大多還是選擇買涂料?除了傳統習慣影響,還因為,用涂料就象化妝,基本不會離譜,而用壁紙就是整容了,要是一壁紙當布料賣的門店,怎樣證明,這店是”正宗韓國整容”?所以,不是客戶不喜歡壁紙,只是覺得涂料可以HOLD住,而壁紙實貼效果如何?會讓我家變成“女神”還是“女神經”?客戶不敢賭,然后在裝修后抱怨不夠個性化。所以,如何幫助終端銷售?就很清楚了!在“布料”店裝上”試衣魔鏡”,布料變成衣,提供所想即所見,所見即所得的消費體驗!
要求明確之后,就要想如何滿足這些要求:場景體驗營銷已經有成功先例,若能在門店實現場景構建和體驗優化,其在宜家的成功也同樣會被復制過來。而宜家的大手筆如何能學?軟件硬件相差太遠!所以網上引流,門店滯流,用戶回流的目標實現,必須考慮,如何低成本實現場景體驗營銷?軟裝業界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到,因為場景體驗營銷和低成本是矛盾體,場景要求店鋪有一定規模,體驗要求豐富的產品線以及較強的軟裝搭配設計能力。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筆者給壁紙人們推薦秀我家APP這款解決方案,我的感覺是他們正在路上。
秀我家APP,可以在手機和Pad上展示壁紙實貼效果以及軟裝整體搭配。它內置了1000多套場景,通過局部搭配、整體搭配和實景搭配等多種手段增強用戶的體驗,做出適合自己的消費決策。秀我家科技準備將自己的Pad版本專門為壁紙商家而優化,升格成為壁紙店中的“秀小妹”,成為壁紙店中不可或缺的銷售力量!

軟裝主力商品如壁紙,家居,窗簾等,均屬于價格較高體驗優先的商品,大數據顯示:單價3000元以上92.8%在網下成交。但是35歲以下人群 81.6%在裝修前會先在網上搜索查詢信息。所以,從客戶網上興趣到客戶網下下單之間建立一道橋梁,用系列服務支撐,在時間成本,空間距離,關系交互方面讓客戶體驗更優。這就是低成本場景體驗營銷,可以和企業一起幫助終端銷售,提高中國壁紙的整體上墻率!
在門店里聽小老板調侃:“有時在賣場里,見到的代理比顧客還多”。如果某位代理(或業務),能帶著“秀小妹”亮相,一分鐘讓店主了解,兩分鐘讓店主產生興趣,三分鐘就學會使用壁紙更換和搭配,更贊的是,可以完美復制這個流程,粘貼到顧客身上,那這個代理(或業務),必能讓門店上下心動然后行動。終端銷售,成王敗寇,網上引流,門店滯流,客人回流,如果這種場景體驗營銷戰法劈出了這三刀,光明之橋就架設了。新的一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