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在今年“雙十一”571億的交易額中,阿里大件貨品占比從以前的4%-5%提升到20%,實現了400%以上的增長,服裝鞋帽等小件貨品增幅則在100%左右,而聚美優品等日化小件貨品經營平臺的增幅也沒有突破120%。
雙十二促戰升級 美樂樂物流發力再進步
巨大的增長量顯示出大型電商平臺“爆破式”促銷的成果,雖然這種模式能在年底之前給不少商家記上漂亮的一筆賬,但突增的銷量如同洶涌而來的洪峰,對商家的供應體系是一個巨大挑戰。相比之下,小型電商平臺稍顯“溫柔”的增幅則顯得“細水長流”,對庫存與物流的平衡都有著利好影響。
大件商品物流“有些累”
隨著大件商品在電商渠道的興起,主營大件商品的電商企業,在物流上面臨著巨大挑戰。
由于大件物品體積大,無法像普通商品一樣,可以依托目前市場上較為完善的快遞運輸網,大件商品的運輸、搬運都需要專業人員參與,再加上耗時長,增加了運輸過程中貨品磕碰、損壞的可能性,大件商品的物流環節往往成為制約電商企業的一大瓶頸,其中尤以家居行業為甚。
據媒體報道,在剛剛過去的11月,某平臺電商的家具類退貨率維持在10%左右,與百貨類商品相比明顯超高。這其中有著因體驗缺失所導致的因素,而消費者下單后家具長時間無法出庫,也是促使退貨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業內人士指出,在電商平臺上,物流是營銷中的“另一半”,特別是對于家具這種大件商品來說,沒有與之配套的物流體系,家居電商發展“寸步難行”。
用“模式”搶占先機
從目前看來,被稱為“國內家居電商第一品牌”的美樂樂,在這場“物流布局”中占據著先發優勢,而這種優勢并非運輸過程,而在模式。
(美樂樂倉庫)
美樂樂在全國15個城市布局了總面積超過20萬平米的倉庫,覆蓋了國內主要的消費區域;每個倉庫負責周邊地區的供貨和發貨,將傳統電商倉庫的“長線輻射”變為多點“斷線輻射”,縮短了貨物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少運輸時間,降低運輸過程中磕碰、損傷的可能性。
雙十二促戰升級 美樂樂物流發力再進步
此外,這種模式在資金周轉上也有著優勢。不管在傳統家居賣場還是普通的網絡家具店鋪,目前依舊延續著“接單生產”的模式,即收到訂單后再回饋給廠家進行生產,如果想要“即買即取”,除了“樣款”,可能僅在倉庫與賣場一體化的宜家能實現。沒有完善的倉儲系統,導致這些家具企業出貨周期延長,交貨慢,不僅讓消費者感到收獲時間渺茫無期,也拉長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周期。
“小”模式帶來“大”升級
美樂樂在一年前推出了家居電商企業中的首個物流“限時達”承諾,商品最快7天可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也源自這種倉庫布局的優勢。此外,這種保證時效的倉儲模式,讓企業交貨快、收款快,極大提高了企業的資金周轉率。
這種模式最大的收益者不僅僅是美樂樂企業本身,從本質上來說它是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的多方共贏。一方面,充足、廣泛的備貨,令家居消費者可享受普通規格商品的快節奏的收貨速度;到另一方面,這種“快”,穩固了美樂樂的資金鏈,為企業的產品研發、供應鏈升級、運營模式的改進等騰挪出更多的時間與資源,對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有著極大幫助。
近日電商界和家居界分別有兩大事件:“雙十二”大促與LED照明企業巨亮光電老板欠下兩億巨債后“跑路”事件。具有戲劇性的是,“雙十二”是電商醞釀的又一場價格促銷戰,而巨亮光電資不抵債“老板跑路”的原因,正是長期的低價競爭造成的。以美樂樂為首的、針對物流與服務體系進行強化的電商企業,則讓人看到在大件商品上,一個競爭模式升級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