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涂料網訊:30日,中山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重大項目巡禮”大型聯合采訪團來到大涌采訪了大涌鎮木材干燥中心、三稀堂紅木制品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市昊新易制衣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隨著紅木產業的快速發展,大涌鎮內已出現一批從事專業服務環節的企業,集中進行木材采購、開料、烘干以及集中噴涂等工序,產業分工進一步細化,不僅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木材利用率,而且通過集約化生產,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為做強紅木產業鏈打下了基礎。
中山“單項”集約化生產 做強紅木家具產業鏈
●木材干燥中心已為300家企業服務
干燥工序位于產業鏈的前端,是紅木家具制造工藝的關鍵工序之一。走進大涌鎮木材干燥中心,各種木材分類擺放成長長的一條。這座木材干燥中心由大涌鎮政府支持,紅古軒家具有限公司興建,于2007年8月建成投產。紅古軒廠長李仲良說,以往對木材采取傳統的自然干燥方式,一般需要6個月左右,往往導致木材內裂、變形、變色等,制成產品后到了北方還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大涌鎮木材干燥中心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大型成套計算機自動化木材干燥系統,可干燥100多種熱帶硬木,目前已為大涌、沙溪鎮300多家企業提供干燥加工服務。
“現在完成干燥工序一般要8天左右,相比以往時間大大縮短,而且由于提高了工藝水平,木材損耗率降低,目前的木材成材率由過去的60%提高到95%,有效節約了木材資源。木材干燥費用也降低了一半,還能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李仲良表示。
產業的集聚發展推動了產業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大涌鎮內另外一家企業三稀堂紅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資的中山市豐富木材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6000多萬元,配備木材烘干、智能開料等多個車間。廠長黃經越介紹,本月21日,公司斥資850多萬元購置的20臺機器到廠,目前完成了4臺新機器的安裝。“傳統的機器鋸片厚度為3.3mm,新機器鋸片厚度只有1.6mm,新機器不僅省材,而且開好的料表面光滑,省去了壓刨等環節,新的鋸木機較傳統開料時間縮短了一半。”除了集中開料,該公司還有國際先進的木材錄入優選識別系統、太空能烘干房等,從原材料采購、烘干、開料、刨砂、拼板等多個工序均能提供配套服務,成為大涌鎮紅木家居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有效補充。
記者了解到,大涌鎮在家具油漆環節也正在推動集約化服務,使產業鏈日趨完善和專業化。
●一條牛仔褲僅需10秒完成洗水
在昊新易制衣有限公司,記者看到,10秒左右的工夫,一條牛仔褲上已經做出了貓須磨砂效果。原來這是該公司引進的牛仔激光機,既可以提高洗水品質,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而且環保節水,為牛仔服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條件。
公司負責人表示,大涌牛仔服近年來遭遇發展瓶頸,企業主動轉型升級,激光加工技術與計算機數控技術相結合后,構成自動化加工設備,可以制作復雜的影像圖案、漸變花形、貓須磨砂等效果,圖案美觀持久,而且節約水能源,減少污水排放。“以往一條牛仔褲純手工洗水需要2-3天,現在僅需要10秒左右,生產時間大幅縮短,生產質量穩定,次貨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