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家具材料網訊:林業建設,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今年以來,贛州林業部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牢固樹立“生態為重”理念,立足“山”資源,做活“林”文章,從綠色生態、林業產業、科技創新、資源“管”“護”等方面,破解阻礙林業發展的瓶頸,構筑生態屏障、建設生態贛州,贛州林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今年9月,贛州榮膺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林業資源豐富的贛州山區。
立足贛州實際,構筑生態屏障
贛州作為全國18個重點集體林區之一、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素有“綠色寶庫”“生態王國”“江南水鄉”之美稱。為保護青山綠水,促進生態發展,市林業部門立足實際,著力推進生態公益林保護、低質低效林改造、林業平臺建設和水源涵養林、鄉村生態風景林建設。
堅守生態公益林保護紅線。贛州有生態公益林1507.47萬畝,其中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1156.89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350.58萬畝,公益林面積占全市林地面積三分之一,占全省公益林總面積30%。一方面,強化宣傳,確保管護資金,落實管護責任制。另一方面,加強公益林的檔案管理,筑牢生態公益林保護紅線。
啟動低質低效林改造工作。贛州著力打好提升森林質量攻堅戰,加快對經濟效益低、生態功能弱、社會效益差的1366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步伐。明確市局副處級以上領導在掛點縣(市、區)改造不少于100畝的低質低效林作為改造示范點,各縣(市、區)林業局每位班子成員在轄區內選擇一個面積不少于100畝改造示范點同步推進。
推進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等林業平臺建設。贛州召開全市林業平臺建設工作座談會,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及推進措施,凝聚加快林業平臺建設的強大合力。通過努力,全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原來的1個增加到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由原來的8個增加到9個。
創新水源涵養林建設機制,推進造林綠化。贛州編制了贛江源、章江源和貢江源三江源頭和17條水系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人工造林2.38萬畝、補植造林88.69萬畝、撫育改造174.11萬畝、封山育林188.33萬畝。同時贛州加快全市造林綠化,今年完成造林61.5萬畝,占省計劃任務的133.4%。
實施鄉村生態風景林建設。贛州出臺《贛州市鄉村生態風景林保護建設實施意見》,開展全市鄉村生態風景林保護建設調查規劃,率先在每縣(市、區)建成3個至5個生態風景林示范村,真正把樹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為把全市鄉村打造成生態優良、景觀優美、多層次、多樹種、多色彩的和諧秀美鄉村奠定基礎。
突出區域特色,發展林業產業
針對制約贛州林業發展的一系列瓶頸問題,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構筑生態屏障,建設生態贛州,加快林業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33條政策措施。針對林業產業發展層次低的問題,贛州爭取國家林業局和省政府聯合舉辦中國(贛州)首屆家具產業博覽會,進一步提升了贛州林業產業的影響力。同時,贛州林業部門提出“一根竹”“一棵樹”“一枝花”“一條藤”的林業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拓寬了林業發展新領域、林農致富新空間。
壯大“一棵樹”產業。贛州抓好中央財政投資現代農業油茶項目示范縣、國家發改委油茶項目示范縣、省級油茶低改項目建設,推動全市油茶產業快速發展。全市油茶面積達215萬畝,居全省第二位,年加工能力4.5萬噸,年產油量達1.2萬噸。另外,崇義縣大力發展酸棗樹產業,種植面積20多萬畝,年產野生南酸棗近萬噸,為當地農民增加1000多元的純收入。南康區大做“無中生有”文章,大力發展家具企業,去年實現產值150多億元,今年1月至9月實現產值130億元,同比增長30%,從業人員30余萬人。
培植“一根竹”產業。通過大力發展毛竹產業,全市竹林面積達15.96萬公頃,毛竹總株數3.47億根,竹制品加工企業250多家,龍頭企業贛州華勁紙業公司年銷售收入達2.8億元、江西貴竹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崇義華森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成為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
培育“一枝花”產業。贛州按照“打造具有南國特色的花卉苗木生產基地”思路,在抓好9個重點縣(市)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突出抓好全南、上猶、贛縣、大余等4個縣的千畝桂花苗木培育基地建設,全市共建苗木花卉面積19萬畝,其中桂花苗木面積6.5萬畝,其他苗木12.5萬畝。僅全南芳香花木基地面積就有8萬多畝,帶動1.2萬多戶農戶參與產業建設。
打造“一條藤”產業。贛州積極支持崇義縣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種植開發刺葡萄,扶持龍頭企業君子谷酒莊規模發展,以此為原料年釀造葡萄酒1000多噸,輻射帶動農戶347戶、1388人,僅此一項幫助每戶增收3000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
注重科技創新,強化發展支撐
針對林業科技含量不高,市本級缺乏林業創新和運用平臺的問題,市林業局相關人員深入調研,專題召開全市林業科技工作座談會,不斷探索林業科技創新、科技管理、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新機制,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
建立創新機制。贛州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明確規定林業工程造林必須用良種壯苗,鼓勵企業大戶引入良種,開展新品種創制。贛州研究出臺《贛州市林業科技成果管理辦法》和《贛州市林業科技創新扶持辦法》等;設立市本級林業科技專項資金100萬元,主要用于林業科技創新、良種良法推廣、林木新品種的研發、培育和引進等;建立健全林學會、花卉苗木協會、油茶產業協會、林業產業協會等學術性組織。
強化人才培訓。今年6月以來,贛州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低質低效林改造,舉辦技術培訓班,培訓市、縣兩級技術人員。落實良種良法,舉辦種苗培訓班,培訓育苗技術人員300余人,建立保障性苗圃4個。選派具有高級職稱的林業技術人員18名,長期培訓、指導掛點縣(市、區)林業技術工作。今年5月,贛州配合科技部深入開展“科技列車服務贛南行活動”,組織經驗豐富的林業專家分赴章貢區、瑞金等地開展林業科技講座與科技服務,為林農傳授了油茶、毛竹豐產栽培技術,解決了木材加工、資源培育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鼓勵各類林業科技人員以創辦科技型企業或以技術入股林業企業、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方式參與林業建設。
建設示范園區(基地)。贛州緊緊圍繞林業生態、林業產業建設示范基地,建立“贛州油2號”等8個油茶良種繁育及豐產栽培技術示范基地,米老排種苗繁育與栽培技術推廣基地,八角引種栽培技術推廣與示范基地,油茶標準化栽培示范區,紅花厚樸優良品種栽培與加工示范基地,困難立地植被恢復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杉木優良無性系豐產栽培技術示范基地及鄉土優良樹種觀光木、花櫚木、圓齒野鴉椿等示范基地2萬余畝,為贛州林業生態、產業發展提供示范。
同時,贛州積極爭取國家林業局支持,在市中心城區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建設綜合性的林業生態文化科技示范園區,核心區面積達6000畝,將輻射帶動近150萬畝。目前已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即將批復實施。
堅持依法治林,強化資源管理
林業工作,“管”“護”是支撐。今年以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贛州林業部門開門納諫,堅持依法治林,強化依法行政,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市林業部門上下聯動,通過開展“百日治安整治”、打擊“三亂一非”、“2014天網行動”等專項行動,1月至8月共受理各類涉林案件1540起,其中刑事案件381起,行政案件1159起,共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859人(次),收繳野生動物435只(頭),收繳木材4913.71立方米。
加強森林資源采伐管理。嚴格實行采伐指標、林木采伐公示制,建立和落實了伐區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今年以來,贛州共審核批準采伐木材17.8萬立方米,占年計劃102萬立方米的17.4%,與去年同比下降了54%;毛竹采伐179萬根。備案采伐出材量為97.5萬立方米,毛竹666萬根。
強化林地保護管理。今年1月至9月,贛州共審核上報占用征收林地項目121宗,面積714公頃;立林地行政案件82起,查處面積11.25公頃;立林地刑事案件15起,查處面積34.87公頃。今年5月,贛州還組織開展了全市林地清理專項整治工作,共摸排出非法占用林地510宗,占用林地面積679公頃。
狠抓森林防火、防盜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8個林火監控點和13個縣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森林防火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森林防火形勢總體平穩,沒有發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災。
贛州開展盜伐林木專項整治,受理各類涉林案件1032起,其中刑事案件311起、林業行政案件718起,共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228人(次),收繳野生動物327只(頭),收繳木材3756立方米。進一步落實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注重疫病預防,強化源頭治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同比下降9萬畝,病害成災率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