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鞋網訊,從表面看來,“跨境電商”可理解為“跨境貿易”、和“電子商務”。過去十幾年,外貿勢頭強盛,一度強壓新型電子商務模式而成為主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發達,安全支付的可控性,電子商務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成為當下主流經營模式。
追溯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電子商務市場最初被年輕人壟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趨于成熟,橫切入各行各業,消費人群由原來的年輕人普及到各個年齡階段。在交易對象來看,不但面向普通消費者,也面向企業法人。由此,B2B和B2C的理念被行業人士提出。雖然跨境貿易和電子商務在廣大消費者看來并不陌生,但將兩者連結起來,在行業內,也僅僅只有極少數電商寡頭涉獵其中。
這幾年,國內經濟發展逐步放慢,鋼鐵等原材料過剩,產能偏高,很多企業的發展由此受到沖擊。為拉動經濟的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是活躍經濟的常規手段。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市場給出可觀的在線交易額的同時,相對應的法律法規、稅賦等政策卻并未同步跟上。綜合以上國內經濟形式,借鑒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整合資源,國家適時推出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以及完善在線交易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促使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一種由市場主導,由國家調控的成熟的經濟發展模式。
國家政策紅利支持電商發展
國家大刀闊斧的政策支持,不但刺激了陳舊的經濟模式,也改變了呆板的嚴格管控進出口貿易的市場制度。市場經濟結構的整合與調整,“跨境電商”成為國內企業家青睞有加的新發展契機,一時間,“傳統企業轉型”,“O2O”“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相關產業紛紛運作起來。以“跨境電商”為中心,帶動科技行業圍繞其周邊發展,正是以上種種變革和新經濟現象催生出的。很多業內人士將這2014年標志為跨境電商進口元年,區分開了傳統以鼓勵出口為主的外貿經濟模式。
保稅區的設立,降低進口關稅的政策紅利出臺,一方面降低了進口商品的成本,使消費者在國內能購買與國外同等價位的商品,另一方面,國家的鼓勵政策給瞄準海外市場的供應商家們一顆定心丸。國內眾多電商公司,很快摸準市場走勢的氣象變化,紛紛推出國際版塊和全球購的服務項目。縱觀各大平臺投資的海外項目,可知,初期更多是定位在母嬰、化妝品等生活消耗品等方面,跨境電商熱門產品也主要首些發跡于交易模式、支付和物流倉庫等各方面較成熟的日用品方面。
互聯網電商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在電商領域,顛覆性的新型模式不斷沖擊傳統產業。在線上線下模式中,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線上購物,傳統的線下模式一度業績下滑,與互聯網快度的增長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盡管部分部分線下零售業企業,從線下優點出發始終保持樂觀態度,卻顯得蒼白無力。互聯網像一股熱風席卷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出行、思考的方式。
在生活上方面:居住上智能家具代替傳統的線下普通家具,成功吸引住消費者的眼球。在出行上,各種打車軟件被推送出來,以Uber公司為代表的,專車和私家車與的士的矛盾,一度席卷法國、歐洲、中國各大一線城市,在影響范圍上,一度被各國征服封殺,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在出行、居住、生活消費品方面的變革,還不足以說明跨境電商所引起的經濟模式的巨大變革,B2C模式上所經營的范圍內商品也還不能滿足市場胃口,市場資本很塊又瞄準了工業品等B2B垂直電商領域。
B2B跨境電商遇轉型契機
制造業等重工業生產領域,由于受到交易商品本身屬性的影響,在互聯網交易這一塊,交易額一直不能與B2C經營模式相抗衡。以生產原料等工業品為主的商品,一直是以信息交易平臺為主的B2B模式經營,雖然信息量巨大,交易額度卻有限。在跨境電商發展的帶動下,B2B再遇新發展契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交易支付的安全性,以及物流的完善,B2B已然進入可以實現交易和售后服務的B2B2.0模式,甚至可以實現手機等移動平臺的交易。
任何時候,經濟的發展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盡管跨境電商已入戶各行各業,但無論在國家政策上,還是市場供應鏈和運營模式上,都存在還待改善的方面。互聯網交易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吸引著國內投資企業家紛紛融資轉型。盡管受到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2014年2季度的財報顯示出,電商交易額相對其他經濟領域,發展速度放慢,但從目前投資流向來看,并沒有降低國內企業家投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