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涂料網訊:春暖花開,裝修市場將再一次迎來裝修熱潮,很多裝修公司紛紛推出了各種春季家裝優惠活動,不過,這表面上看似熱鬧的家裝市場,背后卻是亂象叢生,市民裝修時常常遇到合同陷阱、材料偷梁換柱、價格低開高走、工程質量缺陷、“游擊隊”式家裝等問題,不少消費者直呼“錢和心都傷不起”。
涉及面廣、專業性較強,很多細節存貓膩
去年夏天,家住城區某小區的市民朱先生拿到新房鑰匙就開始張羅著裝修房子的事情。“因為想簡裝,我就隨便找了一家裝修公司,剛開始簽訂合同的時候,裝修公司給我弄了一個裝修套餐,報價是4.5萬元。結果,光水電改造就比預算多花了3000多元,有些材料雖然注明了品牌,但用的都是最低檔的,想要升級需要再加錢。套餐內的櫥柜尺寸不達標、裝修時乳膠漆不夠用,多出的材料部分比市價還貴不少,預算一超再超,最終,決算時竟然花了6萬多!”說起去年的裝修,朱先生還是一肚子牢騷。昨日,市消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14年開始,工商部門共接到消費者關于家裝領域投訴、舉報案例很多,主要集中在建材類、家具類、裝修類這三個方面。由于裝修涉及面廣、專業性較強,市民對不少細節都看不懂、弄不清,從簽訂合同開始,設計、報價、材料、工期、保修等整個過程都可能遭遇坑蒙拐騙。
三大陷阱暗藏其中,你遇到過哪一種?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常見的家裝消費糾紛就是“價格陷阱”,在前期報價中,家裝公司故意模糊一些具體項目或將一些必要的項目遺漏,放低價格讓消費者上鉤,而在施工中邊干邊添項、加錢,消費者為了保障裝修效果只能被動加價。其次,隱蔽裝修等環節的“工藝陷阱”,比如在櫥柜、衣柜等木制品與墻體交接面不做防潮處理,吊頂不做防火處理,衛生間不做防臭處理……表面上看不出區別,實際降低了工藝標準。
除此之外,家裝“游擊隊”也是令消費者頭疼的問題。消保科鮑科長告訴記者,經常接到消費者對家裝“游擊隊”的投訴,如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全款付清中途跑路,家裝廣告虛假宣傳等。家住警韻之家的王先生在2014年冬季供暖前找到一家裝修公司,將自家110平米的房子改成了地暖。結果樓下住戶發現客廳屋頂不斷滲水,涂料大面積脫落。王先生打開地板,發現分水器與管道連接處漏水,原本應該用銅制的連接件,改裝時卻用了塑料的。
相關新聞
市消協支招降低家裝風險
昨日,記者在健康路、金宇路等多個裝修市場看到,不少市民忙著采購裝修材料。市區一家裝修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裝修材料價格穩定,但是人工費估計還會上漲,從而帶動裝修費用整體上升。“去年雇一個工人日工資還是220元左右,今年至少會漲到260元。”
一方面是看漲的裝修費用,一方面是急于要裝修的市民。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不少裝修公司都大力推出優惠活動。“正月十五之前在我們這里交定金的,人工費可以按照預算費用額度打折,最多可以打五折。”位于常青路的一家裝修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外,記者還發現,不少公司推出送建材、免設計費、免尾款等形式的優惠活動。除了在費用上打折優惠,一些裝修公司還承諾裝修工人都是自己的固定員工而非散工,保證裝修工程不轉包、不發包,而且還有售后保修。
面對紛繁復雜的裝修市場,市消協工作人員提醒市民,挑選裝修公司或包工隊前要預估風險,盡量找有資質的裝修公司并簽訂合同,將風險降到最低。建議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盡量與裝修公司協商壓低預付款比例,減小“預付款”額度,增加分期,按照工程進度給付款項,以防施工期間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同時,還要在簽訂合同前把所有的施工項目理清,不要丟項漏項,否則后期也容易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