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年,中山家居建材行業在紛擾中前行,困頓、倒閉、跨界合作、聯姻電商……此起彼伏,傳統的家居業態模式正迅速地發生改變:樓市大環境有所回暖、電商O2O營銷動作頻頻、中山美居產業轉型升級……接踵而來的行業動向,預示著未來家居業已到了轉型升級的風暴口,變則強,不變則被時代淘汰。
在這里,記者總結了2014年中山家居行業的大事件,通過它們可以窺見這一年家居行業的發展脈搏,也希望通過這些焦點事件窺探中山家居行業未來的發展軌跡。
事件
1
招工難用工貴逼退小企業
馬年春節后招工難,已成為家居行業普遍現象,裝修公司、建材商家、窗簾商家以及家具賣場都在招工,盡管開出的薪酬不低,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員工,甚至根本無人應聘。
而加薪留人是眾多企業的做法,以窗簾行業的車工師傅為例,該職位月薪從3000元至5000元不等,普通的車工師傅月收入一般為3000多元,而大師傅(裁剪)月薪達到5000元左右,而且近幾年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用工緊張的情況下,新增加的窗簾店利用加薪辦法挖人,使原來的商家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跟著漲薪的話則加重了經營負擔,不加工資又留不住人。
家裝企業既要面對工人工資不斷上漲的壓力,又要面對工人缺口大和招工難的困境,這兩重壓力讓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萌生退出市場的想法。
◎點評
近幾年,家居行業的工人工資逐漸上升,有些企業直呼工人成本支出太大,感到難以支撐。盡管加薪讓企業負擔加重,卻也不一定能留住員工,老板的個人魅力才是影響員工去留的主要因素。
老板作為一家企業之主,不僅關系到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也關系到團隊的強與弱。有些老板高高在上,員工感覺不到溫暖,即便收入高一些也留不住員工。而有些老板噓寒問暖,懂得體恤員工,即便老板給出的工資相對較低,也會因為團體感情而選擇留下。
優秀的企業老板會營造融洽的團隊氛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有家的歸屬感,而不單單只是給員工加薪。
2
家居賣場這邊撤場那邊擴張
2014年5月18日,位于博覽中心的紅樹灣家具中山店正式停業。而在兩個多月前,中山另一家家居賣場——三泰家私的岐關西路店也已撤場。但與之相反,簡愛家居去年卻屢有擴張的動作,小欖店二期開業,古鎮店、遠洋大信店也相繼在年底開業迎客。
其實,仔細梳理中山家居賣場的版圖會發現,2006年以來,中山逐步聚集了簡愛家居、富逸裝飾廣場、好百年家居、五星美居中心、永盛家具、三泰家私、紅樹灣家具、益華世家家居、紅星美凱龍等多個家居賣場。但這些賣場的現狀并不相同,有的持續旺盛、業績頗佳,有的業績平平、人氣一般,有的則由于各種原因選擇了退出。
◎點評
賣場撤離或擴張,是自然的市場行為,既有企業對自身經營狀況的考慮,也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許賣場今天撤離了,沒多久又在另一個地方開張,家居企業或賣場應理性看待這種市場變動,并從中總結經驗,才能為將來作準備。
但無論本土賣場,還是外來賣場,擦亮品牌并融入中山,才能成為中山需要的賣場。本土賣場只有在價格定位、質量把關、賣場服務等方面不斷優化,才能凝聚成品牌。而對外來賣場而言,尋找貼近中山本土的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用“中山式”的策略才能贏得本地市民的認同。
3
紅木家具企業跨界合作尋出路
2014年5月,合興·奇典居與中山萬科柏悅灣聯合打造的中式實景體驗別墅樣板房對外開放,合興·奇典居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既展示了樓盤的品質,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達到了跨界合作的效果,可以說是一次異業聯盟的創新之舉。而目前這種合作方式在紅木家居行業越發成熟、漸入佳境。
紅木企業跨行業的聯姻還不止于房地產企業,近年來,中山太興家具、合興·奇典居分別與路虎等高端汽車品牌經銷商合作,舉辦試駕活動或品鑒會,讓消費者同時享受不同行業頂尖產品帶來的舒適享受。
紅木家具企業通過幾次“異業聯盟”,實現了營銷模式新的突破,多次成功合作的經驗,驗證了跨界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及效益性。
◎點評
在當今泛家居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搶占市場、提高銷量是很多品牌考慮的問題。為此,各大家居建材企業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渠道,靈活改變營銷策略,“異業聯盟,跨界營銷”形式也隨之走入人們的視野。
紅木家具異業聯盟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別人的做法,沒有針對性地對紅木家具本身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其效果不一定好。異業聯盟只是提供給紅木企業一個平臺,至于具體細節該如何實行,還需要紅木家具品牌“長點心”,細細琢磨如何利用這個平臺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贏得市場。
4
用“中山美居”推家居產業轉型
2014年12月23日,籌備已久的中山美居聯盟正式成立,目前已有61家會員企業,包括家電、家具、燈飾等十多個行業的中山骨干企業。
聯盟成立后,會發揮抱團合作的優勢,通過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提高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此外,產業聯盟還負責管理“中山美居”集體商標。
去年“雙十一”期間聯盟曾試水以“中山美居”的集體品牌進行聯合營銷,銷售額已超過兩億元。目前,中山美居產業聯盟正與天貓、慧聰網等電商平臺洽談合作,預計今年“中山美居”這個集體品牌將入駐多家電商平臺,其連接的是中山美居產業聯盟旗下的各個品牌,進行集中展示和銷售。
◎點評
“中山美居”產業擁有國內不可多得的競爭優勢,其他區域都沒有中山如此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線,也沒有成規模的類似電商產業,因此中山具備整體打造美居產業的研發優勢和規模優勢。
但美居產業聯盟理事吳赤宇表示,中山美居應該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線上我們多推廣,因為中山美居很多都是小商品,家里面的家具、家居用品,很多可以通過電商去實現交易,也是未來發展方向。線下要把中山美居的品牌文化策劃好,去體現中山美居的內涵和價值。”
5
家居大品牌謀劃跨界定制
定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熱點,但去年它在中山表現得更為兇猛,浪潮澎湃,已成趨勢。幾家主打定制概念的企業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一些實力比較強的建材企業,也開始轉戰定制市場。比如索菲亞、尚品宅配、維意、瑪格、好萊客、歐美斯、百得勝、諾維家等,都是定制家具領域比較活躍的品牌。
除了傳統的定制品牌之外,越來越多的電器、家具、地板、衛浴等企業今年紛紛擠進定制行業。今年又有不少新軍加入戰團,如家電巨頭美的,地板巨頭圣象、大自然,衛浴大佬箭牌等,欲趁著定制熱潮分一杯羹。
◎點評
現代人追求個性、時尚,于是定制家居開始嶄露頭角。在近年樓市調控政策下,市場行情不景氣,年輕人的“剛需”,成為第一消費力。個性的定制產品、電商銷售渠道、一站式服務,這些符合年輕人消費習慣和品位追求,故而要求家居企業在產品、服務、營銷模式等不斷創新。
盡管定制家具的份額在2013年僅占整體家具市場的10%,但這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卻有可能成為家具市場又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不過,家居企業的定制之路并不好走,生產流程再造、技術人員配備以及產品線太長難兼顧等問題都亟待完善。
南方日報記者 鄧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