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內建陶產業大肆擴張的背景下,河南依托其區位和市場優勢,吸引福建、浙江等地企業紛紛涌入,建陶業得到迅猛發展。據本報陶業長征調查顯示,目前河南已建成110條生產線,日產能219.3萬平方米,成為名副其實的建陶產業大省。然而,隨著規模不斷膨脹,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隨之出現,成為河南建陶產業提檔升級的桎梏,亟需破解。
產業布局散亂,亟需規劃整合
2008年以來,河南建陶產業發展呈遍地開花之勢。據統計,目前河南68家建陶企業分布在9個市21個縣區,擁有建陶企業的縣區占全省縣區總數的近七分之一。除內黃、鶴壁、襄城、汝陽、禹州等地企業較多外,其他縣區僅散落有1-3家企業,建陶業布局散亂可見一斑。
內黃、鶴壁等產區雖然企業相對較多,但產業規模依然較小,與佛山、淄博、夾江、高安等大產區相比,更是相距甚遠。內黃作為河南建陶企業最為集中的產區,也只有14家企業,另外,鶴壁10家,禹州7家,襄城6家,遠沒有形成規模發展態勢。
過度分散的產業布局,不但不能產生規模效應,吸引大型配套企業進駐,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形成“抱團”發展之勢,而且產區之間相互競爭、內耗嚴重。據了解,在建陶產業發展上,不僅市與市之間競爭,一個市的縣與縣之間也在競爭,南陽市內鄉、社旗、鎮平、唐河4個縣都在發展建陶業,都在組織隊伍招商,不但浪費人力物力,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目前每個縣僅進駐1-2家企業。
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集約化程度低,已對河南建陶業健康有序發展造成制約和影響。企業分布分散,產區各自為政,不但造成基礎設施低水平重復建設,發展環境難以改善,也不利于執法部門統一監管。同時對于產業政策的制定、新產品研發、提升產品檔次都難以起到促進作用。河南省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會長劉合心曾表示,如果再不加以引導陶瓷產業科學布局,形成產業集聚,未來河南陶瓷產業很難做大做強。
其實在2011年,河南省出臺的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就對建陶產業發展進行了規劃,提出建陶產業依托內黃、鶴壁兩個產區,承接陶瓷產業轉移,打造成系統配套、產業鏈完善、生態完好的重要建筑陶瓷產業集群。而事實上,這個規劃并沒有改變河南建陶產業發展的無序狀態,規劃出臺之后,又新增了郟縣、鎮平、唐河等多個建陶產區,三門峽、博愛、清豐等地也都在積極引進陶瓷企業。
“現在河南發展陶瓷企業的地方太多了,進行產業整合迫在眉睫,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還需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有序引導。政府必須對建陶產業進行規劃整合,引導集聚發展,才能凸顯河南在建陶產業發展上的優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集中集聚發展不僅有利于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借鑒、形成規模效應,也有利于集約利用土地,形成區域品牌,符合當前產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如何對建陶產業進行布局調整和整合,不但關系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將決定河南建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環保問題頻出,亟需加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