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將是石材品牌戰的一個重要砝碼
近年來,內地石材產業發展迅猛,中國成為世界石材產業生產大國與消費大國。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石材行業的品牌競爭日益白熱化,業內人士表示,內地石材行業的發展模式亟待改善,未來將大打品牌戰。據了解,內地石材生產企業數量多,上規模的企業卻不多,且發展初期大部分傾向于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生產,店庫合一、廠倉合一、單家獨戶式的經營,對樹立自主品牌,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熱情不高。石材行業中有區域品牌而無知名企業品牌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瓶頸。
中國石材企業的艱難上市之路
2000年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摘得“中國石材第一股”的新疆廣匯,在2009年突然以1490萬元的價格將石材類資產轉讓,轉型清潔能源;2011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金石,一年之內股價從2.25港元跌至0.275港元,跌幅近九成;2013年年底,雅高礦業在香港上市,自掛牌伊始一直于招股價2.65元之下徘徊,掛牌至今累計跌幅近36%。
石材行業新命題——告別盲目 全新定位
2008年全球性金融風暴爆發以來,石材行業發展增速放緩,尤其在這兩年,庫存壓力大、房地產調控、行業微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都在給石材企業傳遞冰冷信息,石材企業漸漸意識到了全面洗牌、轉型和升級是迫切之需。
簡約環?;蚴俏磥硎牡闹饕l展方向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經銷商經營一個品牌,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精力,如果選錯“對象”,不僅浪費了錢財,同時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得不償失。
對于石材經銷商而言,如何選擇投資類別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分析2014年石材產品趨勢,認為定制化、環?;?、簡約化或是未來石材的主要發展方向。為此,石材經銷商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投資。
《新消法》出臺 石材行業“霸王條款”不再有?
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在小編看來,石材企業要想“自證清白”就必須保證自己的產品質量經得起考驗,再有以次充好行為的話,只會面臨敗訴的下場。對于消費者,所要注意的是,責任倒置并不意味著沒有責任,保存證據十分重要。另外,該規則的有效期限是六個月,六個月過后將無法適用。
石材行業“暴利”時代結束 產業問題不少
盡管石材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2014年,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一方面,當霧霾天氣越來越多時,人們也將目光聚集到了石材開采和加工;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資源的原材料也將成為石材市場如何向前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人人賺錢”年代結束
福建是我國石材加工大省,南安、晉江、惠安、福鼎等縣(市)是主要的生產加工基地。南安市目前擁有各類石材企業1500多家,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石材加工產量及進出口額占全國的60%,是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材生產和出口基地。去年,南安全市268家規模以上石企完成產值293.01億元,同比增長16%。
廈門進境石材破10億美元
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截至10月31日,廈門口岸進口石材19424批、612.31萬噸、11.73億美元。其中進口花崗巖7569批、256.08萬噸、5.19億美元;進口大理石11855批、356.22萬噸、6.54億美元。
據了解,廈門口岸的石材進口量在全國占比50%左右,為促進該項大宗商品外貿的穩定發展,廈門檢驗檢疫局對進口散貨石材采取“集中檢驗檢疫,分批報檢核放”模式,通過優化流程,縮短檢驗檢疫周期,碼頭對石材的接卸和疏運能力提升50%,同時東渡檢驗檢疫局改進了檢驗監管方式,在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不同風險等級的進口花崗巖實施差異化抽檢,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廈門口岸還通過電子監管、電子審單、電子閘口、電子監察等信息化手段,實現科學抽單、有效布控、實時監控、快速放行以及全程“監督”。
石材企業環保認證標準將出臺
經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認可委員會秘書處批準,中國石材工業協會聯合國家建材工業石材檢驗檢測中心、北京綠色事業文化發展中心,成立了中國石材產業環境標志產品申報管理辦公室,具體的認證標準將在近期公布。據悉,“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以“五環石”為標志圖案的證書將成為認證石材企業的依據。
凡是通過“綠辦”獲得環境標志認證的石材企業,將享受優先向2008年奧運會工程推薦的資格和優先向國內房地產市場、海外市場進行推薦的資格,并享有國外訂單的優先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