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地陶瓷產業不斷興起,從而給陶瓷原料供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陶瓷企業面臨最大的發展難題就是陶瓷生產原料問題,可以說陶瓷生產原料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西部多省陶瓷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日前,瓷磚產能調查小組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西部各省調查中了解到,市場銷售低迷和陶瓷生產原料短缺是當前陶企面臨的兩大難題,同時也是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四川:陶瓷原料供需失衡
四川產區中由于陶瓷原料匱乏,當地不少企業為了保證產品品質穩定不惜向廣東、湖南等陶瓷原料豐富的省份高價采購。據了解,原本在廣東70~80元/噸的黑泥拉到四川來就要300~400元/噸,可想而知,如此高昂的生產成本使四川陶企壓力倍增。
前些年,記者曾經采訪過多家夾江本地陶瓷企業生產負責人,據他們介紹,自2008年過后,四川的陶瓷原料資源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陶瓷原料以至于從外購進才能解決供需矛盾。如今供需矛盾開始進一步激化,不少企業在川內各地尋找陶瓷原料礦,甚至有企業把范圍擴展到貴州、重慶等地。四川明珠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洪容曾告訴記者,企業所需要的優質白泥都是從貴州采購。
供需矛盾失衡,四川陶瓷企業也意識到原料供應穩定的重要性,并開始組織人員尋礦開礦,從而造成大片的森林植被被破壞,自然環境也被糟蹋。
今年年初,廣安市鄰水縣涼山鄉關口村大片森林被挖白泥破壞,為此當地村民通過網絡渠道向四川省省長投訴。通過調查證實,四川鑫亞陶瓷有限公司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涼山鄉關口村開采粘土(白泥),公司的開采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條的規定,其行為涉嫌非法開采。 針對該公司非法開采行為,2014年11月12日,四川省國土局對其下達了《責令停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通知書》并予以立案查處。
與此同時,四川省國土局還于2014年11月11日,以鄰國土資函〔2014〕285號《關于加強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監管的函》函告涼山鄉政府,加大對所轄區域內非法采礦的日常監管,落實守護人員,嚴禁任何人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開采礦產資源。 鄰水縣林業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已責成鄰水縣森林公安局對此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貴州:高檔陶瓷原料缺乏
在“2014年陶業長征Ⅳ”貴州的產能調查中記者采訪了當地多家陶瓷企業負責人,據他們透露,貴州陶瓷產業受制于本地原料資源的不足和外地陶瓷產品的入侵很難有大的發展。
雖然貴州擁有4000多萬人口,卻只有十家陶瓷生產企業,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本地缺乏高檔次的原料資源生產高檔次的產品,這無疑是產區的“軟肋”。據遵義行遠陶瓷執行董事翁航琛介紹,貴州本地陶瓷企業生產的瓷磚主要市場定位在縣、鎮一級,省、市一級市場份額則是被廣東、江西、四川等陶瓷品牌占據。與此同時,翁航堔還表示貴州原本就是陶瓷原料匱乏的省份,但部分優質的原料卻外運到四川,而本地企業使用的卻是品質不高的原料。
在貴陽市清鎮六家陶瓷企業的產能調查中記者就陶瓷原材料問題采訪了華威、英邁爾、綠州、吉利等幾家陶瓷企業負責人。據了解,由于優質的原材料匱乏,因而造成了貴州瓷磚的品質不高。
云南:多為“雞窩礦”式原料礦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部,經過多年的發展陶瓷產業現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但是煤與陶瓷原料資源一直以來都是制約云南陶瓷產業發展的最大難題。
云南地區的礦產多為“雞窩礦”式的陶瓷原料礦,為何有“雞窩礦”一說,是因為當地的陶瓷原料總是分布不集中,一座礦山的產量一般只有幾千噸的量,不能持續穩定地供應企業生產,為此企業把這種產量少的礦稱為“雞窩礦”。
在調查中記者也了解到,云南地區以生產外墻、瓷片、仿古磚為主,拋釉磚也是今年才開始有企業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陶瓷原料資源的品質與穩定性達不到高檔磚的標準。
“由于陶瓷資源礦不集中,從而造成瓷磚生產不穩定。”南鷹陶瓷董事林時躍說道,陶瓷原料供應不穩定,煤炭資源短缺是導致企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云南易門50公里半徑范圍內確實有部分瓷磚生產所需的原料資源,但是其品質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高,原料資源不穩定一直是企業頭痛的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禮,掃碼送百萬商機!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