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ED產業的深入發展,價格戰成為眾多企業爭奪市場的手段。LED封裝環節受到上下游的擠壓,毛利率不斷下滑。如何找到更低成本的生產工藝,減少傳統封裝環節生產成本,成為LED封裝企業建立自己核心競爭力的焦點。在此背景之下,具有降成本優勢的COB封裝成為今年市場的一個熱點話題。近日,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與封裝龍頭鴻利光電相關人士就COB產品的未來發展趨勢做了深入交流。
1. COB技術成熟度具備,進入規模化自動化生產
傳統的LED封裝需要將外引線連接到LED的電極上,完成輸出電信號和可見光,COB封裝則將芯片直接貼裝在電路板上進行引線鍵合,并使用COB光源模塊組成LED燈具。因此,COB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節省器件的封裝成本和光引擎模組的制作成本。但是,COB最大的問題在于它的光效和穩定性可信賴性。鴻利08年就做出了第一代帶PV膠的COB,但當時的光效只有50lm/w,現在COB的光效已經和SMD沒有明顯差異,這是對其實用化的一大推進。另外,鴻利大力建設自動化生產線,目前已有4條全自動COB生產線,元月份還將有兩條完成安裝調試。相比于半自動生產線,全自動生產線對利用規模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利用自行編程設計的點膠程序,比手工或半自動點膠的效率和良率都有較大改進。
2. COB仍處發展期,商照是重點市場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認為,COB雖然今年在市場上聲音很大,但實際上只有二季度初和三季度末出貨較多,其他時間銷售情況一般。鴻利目前的SMD仍然在主營業務中占據7成以上的水準,但COB今年的銷量預計比去年的2800萬有翻番的成長,明年預計將繼續成長80%以上,因此從目前的市場銷售情況和未來增速預計來看,COB仍然只是處于發展初期。
COB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它在聚光性和空間受限問題上具有天然優勢,因此對講求聚光和個性化設計的商業照明市場具有較大優勢。另外,戶外泛光燈和倉庫燈使用也較多。車燈、舞臺燈和路燈等都是COB的潛力市場。目前路燈之所以使用不多,業界人士認為并不是技術原因,而是因為對公業務,企業的選擇會比較保守。
3. COB規格客戶決定,標準化短期難以實現
目前,COB產品并無統一標準,只存在市場流通的主要規格和客戶自定義規格。室內照明目前主要規格有13.5*13.5,19*19,12*15三種,戶外則主推4046。鴻利目前的主推規格和客戶定制規格大概各占一半,雖然說規格的標準化有利于企業形成規模優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規模化標準化也會削弱下游應用企業的獲利能力,從客戶的角度來講,標準化并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而中端的封裝廠商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滿足客戶的這種需求,因此標準化短期內難以實現。
對于如何滿足客制化產品帶來的挑戰,鴻利人士認為企業從運營上要做到控制庫存和控制出貨良率,從技術上要做到對工藝非常熟悉,以便企業能夠快速地調整生產工藝。因此,客制化的COB產品對企業的運營能力和技術能力都有相當的要求,這種門檻會保證先進企業在獲利能力上具有較大的先發優勢。 溫馨提示:【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燈具網”;關注有禮,掃碼送百萬商機!九正燈具網QQ群:1064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