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早已有之,目前我們看到的智能鎖,其風口始于自2012~2013年,主要發起于安防產業的可視對講企業、具有軟件研發實力的傳統鎖企業,其主打的是智能家居市場。
智能家居時代是否真的來臨?早在三、四年前確實風頭正勁,一度成為熱錢的流入地;但近兩年已經趨于理性發展。那么智能家居風口是否真的已經到來?目前尚未看到明確的風向標,也不在本文探討內容之列,但這一波風口引發的智能硬件、健康、看護,乃至更高一層的智慧生活理念卻已經開始鋪展開,智能鎖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智能鎖市場潛力需求
智能鎖的應用市場需求量,通常的分析是以房地產的現有庫存、年新增庫存為基數進行計算,1991年到2015年底,我國城鎮商品和保障住宅竣工累計套數,加住房體制改革前原有存量,再加7000萬套不完全產權房,規模約為35411萬到37781萬套,減去估計拆除的2000萬套,2015年底,城鎮住宅存量大約在32881萬到35411萬套之間。
假設戶均一把入戶鎖,加上年新增約700萬套商品房,據此預估,僅城鎮住宅一塊,對智能鎖的市場需求約為3.5億把;若隨著市場的發展,室內鎖也更換為智能鎖的話,假設戶均需要兩把室內鎖,則城鎮住宅對智能鎖的潛力需求為:3.5億+(3.5億×2)=10.5億把。
依據現存300萬間酒店客房,每間客房標配一把智能鎖,也需要300萬把。而在商業領域,在我國特有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體制下,存在著各類大、中、小型企業,其中又細分為國有企業、合資企業、民營企業、個體戶等,截止2015年,我國法人數量就超過了1200萬。另據工信部機電設備招標中心副主任、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王健翔于2015年7月透露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了7000萬。在如此大的體量下,假設一家企業需要一把智能鎖,總需求量就達到了7000萬把。而實際上,企業的部門設置及辦公場所是比較復雜、個性化的,所需要的鎖的數量為7000萬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綜合以上,我國僅城鎮居民住宅、住宿客房及企業辦公場所三項,對智能鎖的潛力需求不下11億把。以目前智能鎖的主流售價——1000元/把推算,智能鎖潛力市場容量不少于11000億元。
另根據統計,我國大約有4.6億戶家庭,而在人口集中的城鎮中,大約有20%的人口以租房為主,一線城市的租房比例更是高達40%;從城市發展及城市資源角度推算,未來預計的租房比例將超過50%。這一特殊情況,將會加快現有的租賃住房及在建公租房、公寓對智能鎖的需求。
智能鎖市場現狀
上文根據地產固定資產需求大概預估了城鎮住宅、酒店住宿和企業辦公三大領域對智能鎖的潛在市場容量,高達1.1萬億的規模,可以說非常龐大;以目前安防產業的產值為例,包括半導體供應、產品制造(包括實體安防和電子安防)、代理、系統集成、工程施工等在內,2016年的市場規模不足4900億(數據來源:a&s)。而智能鎖單憑一把鎖2017年的售價,其規模就超過了安防總市場規模的2倍還多,不可謂不驚人;如果按2016年均價1500元/把、2015年2500元/把的售價,市場規模還將翻倍。
不過,明面上潛在市場規模過萬億的智能鎖,就目前來說還是表面光,截止2016年,已有超過上千家的智能鎖企業,熱潮剛起,就迎來了激烈廝殺。下面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市場:難以切入市場痛點
經與多位從業者溝通了解到,普遍認為目前日韓的智能鎖普及率>50%,而國內普及率尚不及1%;市場潛力巨大。另外,一些智能鎖公司宣傳頁引用的國際數據也顯示,中國有97%的家庭有更換智能鎖的需求。如果真實情況是這樣的話,智能鎖市場將在近兩年引爆,成為中國最火熱的單一產品領域。
實際上,a&s經過統計分析認為,國內的智能鎖確實普及率非常低(<1%),市場潛力也很大,但仍未達到爆發的階段。而當下智能鎖的推廣,多是借助智能家居、智慧養老、健康看護、酒店/公寓這幾大概念來推動,并針對概念設計相應功能,如遠程開門、生物識別無鑰匙開門等,但實際上,這些功能都是智能鎖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無法形成有效賣點。在無法構成剛需的情況下,智能鎖主要向酒店、居家兩個方向發展,前者走的是共享經濟路線——“狗開的酒店由狼來裝鎖,讓豬來使用”,酒店管理者只需很低甚至不需要成本就可為下轄的客房安裝智能鎖,如去哪兒;后者主要為接納新事物快速的年青一代所接納。
另外,當下不少智能鎖的功能較之宣傳有了不少縮水,比如無法聯網等,使用者相當于要花上千元購買了一個僅用指紋就可開門的“生物識別機械鎖”,同時還要常常擔心鎖的電量續航問題;使智能鎖的便利性大打折扣。
出貨量:低起點,快發展
近期我們在不少網站上看到這樣一份數據:2016年國內智能鎖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年出貨量大于2億把。這份數據能把每一位從業者都嚇一跳——偏得太過離譜。因為這個數據顯示的智能鎖出貨量已經相當于當下中國家庭戶數的一半,若以此推算,不出3年,中國家家戶戶都能使用上高大上的智能鎖,這顯然非常不現實。
實際上,比較可靠的數據為:2016年中國智能鎖的出貨量大約為240萬把,平均每家企業出貨量為2000把左右;不過在較為成熟的應用方案推動下,2017年智能鎖出貨量將迎來大增長,預計出貨量為600萬把。
由此可大概推斷出,2016年智能鎖銷售端的產值約為30億左右,整個產業鏈總產值大約為50~60億。而2017年,雖然出貨量翻倍,但產品附加值縮水,銷售端產值約為50~60億,整體產值約為80~100億。
價格:尚未成長,即賣白菜
智能鎖二次崛起時間大約6年左右,產業尚未真正形成氣候,但產品市場卻早已開始了價格戰,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產品均價逐年下滑:
根據a&s從智能鎖誕生至今的價格走勢分析發現,智能鎖的價格始終呈現階梯式逐年下滑趨勢:早期售價為3000~4000元/把;而到了2015年初,尚能保持2500元的售價,但下半年售價就降到了2000元/把;到今年,整體單價更是要突破1000元/把下限;預計從2018年開始,智能鎖將成為千元內大眾機。而以目前智能鎖的量產水平,一把智能鎖的成本價約為500元/把,企業的毛利率將隨著售價的下降而不斷被壓縮。
相比整體價格下降趨勢更令人擔憂的是,智能鎖市場尚未長成,但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價格“親民”的智能鎖,售價在150~400元/把不等,遠低于主流品牌500元/把的成本價,如此超低的價格,令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老板娘跑了,老板無心經營”,面對這樣的攪局者,智能鎖的競爭變數難以預測,或許智能鎖產業的和平式價格戰將提前變得血雨腥風,或是借助資本市場實行碾壓式市場爭奪。
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超低價競爭過早進入市場,不利于新興市場的成長。首先是低成本難以換取高質量的部件及技術;其次抄襲式的拿來主義,寒了市場研發的心,后續技術驅動減緩;最后是用戶體驗,筆者認為這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在市場尚未真正崛起之時,攪局者如果單純地追熱點,那么一般情況下,產品質量不會得到保障,如果銷量大,則會出現較為普遍的不良客戶體驗,勢必會影響智能鎖的進一步發展。
智能鎖6大陣營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年底,國內智能鎖企業超過了1000家,根據這些企業的背景分析,大概可分為如下6大類。
首先是傳統鎖企業陣營。此類企業眾多,如普鑫五金等,這類企業在鎖具的核心部件,如鎖芯、彈簧、彈子、鎖舌等具有先天優勢,并擁有現成的工廠、供應商,只要加入電路板、生物識別模塊、微處理器CPU、和嵌入式程序等幾大核心組成部分即可快速切入智能鎖,轉型快速。
其次是安防企業。主要是可視對講企業和部分視頻監控企業,智能家居是可視對講企業轉型的突破口,因此,幾乎所有的可視對講企業都開發了智能鎖,如安居寶、冠林等;其特點是將智能鎖與可視對講系統通過網關進行關聯、上云端。
再次是以海爾、美的為首的智能家電陣營。這類企業早在上世紀就開始布局智能家電,苦于沒有很好的切入口,智能家電名不副實。在新一輪的智能家居浪潮中,一部分企業主打智能家居方案,如美的,智能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部分企業主打智能鎖等產品,如海爾,同時,海爾也是當下產品型號較多的智能鎖品牌之一。
第四是以聯想、龍芯為主的IT陣營,通過旗下智能家居事業部推出智能鎖。
第五是以中興、三星為主的通訊陣營,與IT陣營切入智能鎖的模式基本一致,都是通過智能家居事業部來操作,品牌大、來頭響,但產品少。
最后是追趕熱潮的智能鎖企業,如云丁、小嘀、果加等。
這一波智能鎖風潮,讓傳統鎖陣營和趕熱潮陣營最為蠢蠢欲動,其中不乏布局較早但尚未盈利的企業,都欲借這次機遇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智能鎖類別
追究起來,智能鎖的歷史并不短,僅在中國就有超過20年,如指紋鎖;但受限于生物識別技術、電子控制技術、通信網絡技術、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一直未能快速發展。
而當下我們所說的智能鎖,即是在2012年左右萌芽、2015年左右開始爆發的第二代產品;是伴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大發展基礎上發展的延伸應用。
但不得不說,第二代智能鎖一經發展,即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企業也針對不同應用需求開發了形形色色的類別產品。
按應用場景劃分
根據應用場景來劃分,智能鎖可分為入戶智能鎖、室內智能鎖、酒店智能鎖、公寓智能鎖、辦公室智能鎖、共享單車智能鎖這幾大類。其中入戶智能鎖是目前市面上見得最多的產品類型,也是各智能鎖品牌主導的產品,從產品型號來說,入戶型智能鎖款式占比超過了70%。因不同的應用場景,智能鎖的主打功能也將會不一樣,總的來說,他們的區別如下:
·入戶型智能鎖:通過無線網絡技術,與智能家居控制網關聯網,除了無鑰匙開門特色外,主打云開門、角色權限(如保姆、訪客)等;在新一代產品中,將智能鎖與貓眼進行了整合設計,同時具備防護和監視功能;
室內智能鎖:功能單一,主要是確保房間隱私安全及開門的便捷性;
酒店智能鎖:結合酒店住宿需求,支持在線、離線生物識別開鎖功能,同時支持自動結算功能,主打的是酒店入住和離店的便捷性;
公寓智能鎖:支持住宿周期預訂功能,同時支持與智能抄表結算系統關聯,實現公寓租住的智能結算及統一管理;
辦公室智能鎖:主要指玻璃門智能鎖,除了基本的開門功能外,還支持與考勤系統關聯,取代一一考勤機完成考勤功能;
共享單車智能鎖:這是目前最為常見的非建筑用安全智能鎖,主要應用于共享單車的開鎖、費用結算、車輛定位。
按識別技術劃分
智能鎖的開鎖技術主要有短距離無線技術識別(如藍牙、NFC、RFID)、鑰匙、密碼、指紋、指靜脈、人臉、遠程APP等,其中無線技術識別、鑰匙、密碼是智能鎖的基本開鎖方式,甚至是傳統鎖的功能之一,不作為智能鎖的技術劃分;而APP只有智能鎖支持在線模式時才能啟用,并不是每款智能鎖的必備功能,也不作為智能鎖類型的判定條件。因此,智能鎖主要依據生物識別方式區分,主要有:
·指紋鎖:指紋識別是智能鎖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其又分為光學指紋鎖、半導體指紋鎖(又分電容式、電感式)以及射頻指紋鎖。其中因光學指紋識別技術安全性較低,一般用于中低端產品;射頻指紋(又被稱為3D指紋識別技術)鎖因成本較高,應用也不多;因此市面上大部分指紋鎖通常都采用的是半導體指紋識別技術;
指靜脈鎖:是智能鎖中最為安全的生物識別技術,不過指靜脈識別核心技術掌握在日立手中,目前本土能開發指靜脈識別模塊的企業也不多,從技術、成本考量,指靜脈指紋鎖僅有海爾等少數幾家有推出;
人臉識別鎖:即通過采集人臉2000乃至上萬個特征點(不同企業、不同算法采集點數不同)來進行人臉識別認證。目前智能鎖中的人臉識別技術幾乎都是采用雙攝像頭進行3D建模,并輔助紅外檢測人臉里面特征,號稱具備雙胞胎識別能力。但從目前領先的3D人臉識別技術來看,人臉鎖延續的不過是商湯、曠世的技術,安全性仍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