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業長征Ⅳ——2017中國瓷磚產能調查及全國產區發展狀況大型實地調查”主要統計數據已于1月13日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陶瓷人大會上,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繆斌進行權威發布并解讀。繆斌提及,目前我國僅前十建陶產區(廣東、江西、福建、山東、河南、四川、廣西、河北、湖北、遼寧)年產能已達118.66億㎡(按每年生產310天計算),這已經完全足夠供應整個國內市場。而全國瓷磚產能高達136.28億㎡,這與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預測的國內市場年容量90億㎡、出口容量10億㎡的需求相比,瓷磚產能仍有過剩,供需矛盾依舊存在。
這一系列數據的變化以及環保政策的要求都預示著未來幾年內,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轉型升級是陶瓷行業的主流趨勢。
▲2017年退出的某陶瓷企業
但在大部分地區不斷退出建陶產能的同時,也有不少區域正逆勢擴張。根據陶業長征Ⅳ調查結果(截止2017年11月)以及最新的消息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建陶生產線達40條,規劃待建生產線150余條,另有10余家企業正規劃待建中。
其中,江西、廣西、陜西、重慶、山西、河南、安徽、四川、福建等區域規劃建設生產線較多。根據統計,江西已晉升為僅次于廣東的第二大建陶產區,目前仍有8條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部分企業也表示2018年仍有擴建生產線的規劃;河南更是有11條生產線在建中;作為新興產區的廣西藤縣更是簽約了多家陶企準備進駐……
▲安徽一在建的陶瓷企業廠房。
在全國瓷磚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仍有如此多的陶企和生產線正在建或規劃待建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廣東、山東、福建等傳統產區的產業轉移為新型產區帶來了發展機遇,如廣西、重慶,仍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型陶企,如東鵬、唯美、歐神諾等,企業經營發展勢頭良好,順勢擴張;產業格局的變化,使得一些產區獲得擴張的機會,如江西產區,在山東產區產能大幅壓縮后,承接了大量的市場資源……
盡管仍有新建生產線規劃,但無疑,未來中國瓷磚產能淘汰速度必然遠遠超過產能新增速度。
那么全國究竟有哪些地區,哪些企業仍在逆勢新建或規劃待建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