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巨頭,從來不會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2016年,他們一騎絕塵。從LED上市公司已經出爐的2016年年報來看,LED產業寡頭獨領風騷:盡管LED芯片龍頭三安光電年報尚未出爐,但其盈利能力有目共睹;而血統純正的木林森2016年營收達55.2億元,牢牢占據LED封裝龍頭地位;利亞德也以43.76億元營收領跑LED顯示屏;照明國際巨頭飛利浦2016年凈利雖有所萎縮,由2015年的2.4億歐元降至1.85億歐元,但瘦死的駱駝可比馬大。
2017年,他們繼續努力,或壕購或轉型或延伸新領域……
一、三安光電:打造植物工廠
福建三安集團為福建省光電產業做深做強產業鏈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本——以傳統鋼鐵產業起家,轉型光電產業后,成為國內光電產業的龍頭企業,而今,借助光電產業的深厚積淀,三安集團先是發力集成電路和高端芯片產業,又延伸光電產業鏈,開起了“植物工廠”。
不久前,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000套價值200萬美元的植物工廠栽培模組設備從廈門啟運發往美國,這是國內首次出口植物工廠栽培模組設備,這些設備將用于開設一家“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栽培模組設備的應用在安溪湖頭光電產業園內的中科生物產業基地已有現成的案例。2015年,三安光電與中科院植物所共同出資組建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基地一幢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的廠房已經投入使用。“植物工廠”的車間由舊廠房改造而來,它更像是一個生產食品的無菌車間,所不同的是,這個車間生產的產品是蔬菜,也有金線蓮等藥用植物。
這套植物工廠栽培模組設備的用處是,控制植物的生長環境,比如光和營養液的配方比例。在這里,“光配方”并非新鮮名詞,顧名思義,它可以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需要,針對性地配置不同光線,這些光線替代了陽光對植物起光合作用,營養液則替代了土壤。營養液的妙用還在于,它可以根據人體的需要,喂給合適的配方,從而讓“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變成“功能蔬菜”。
對于三安光電來說,種植模組設備的出口和“植物工廠”的順利投產,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標志著三安光電在做深做強產業鏈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三安光電是國內光電產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光電企業。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國內LED照明燈具中,三安光電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8%,而80%以上的LED燈使用了三安光電的芯片。
在中科生物的“植物工廠”中,光配方、植物栽培技術和營養液是核心競爭力。三安光電掌握有光配方的前沿技術,中科院植物所在植物栽培技術上技術力量雄厚。三安集團董事長林秀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科院擁有植物栽培技術,三安擁有光配方的生產技術,二者的聯手是在國內建造“植物工廠”的最佳拍檔。
“植物工廠”湖頭產業化基地的成功量產,已經帶來了多方共贏。安溪縣政府的一位人士指出,中科生物“植物工廠”模式的成功實踐,既是三安光電產業鏈的重要延伸,也為推動安溪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范本。
二、木林森:擬作價40億元購買明芯光電
30日晚間,木林森發布公告,公司擬作價40億元購買明芯光電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木林森將持有明芯光電100%的股權,明芯光電將成為木林森的全資子公司。
具體來看,木林森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和諧明芯、卓睿投資所持有的明芯光電100%的股權。其中,擬以28.53元/股發行9624.96萬股,股份對價27.46億元;現金對價部分則不超過12.54億元。
據披露,明芯光電設立于2016年7月。其中,和諧明芯認繳出資額39.96億元,為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99.9%;卓睿投資認繳出資額400萬元,持股比例為0.1%。截至本次預案披露日,明芯光電資產總計約1.54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53億元。明芯光電的主要資產為間接持有目標公司LEDVANCE的100%股權。
LEDVANCE 是由歐司朗公司剝離通用照明業務設立。歐司朗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光源、燈具和照明解決方案提供商,為適應戰略定位從整合照明制造商向專業照明服務提供商的轉變,歐司朗公司決定對通用照明業務進行剝離。剝離完成后,目標公司 LEDVANCE 將承接歐司朗通用照明業務,主要涵蓋傳統光源和 LED 光源,并將在未來重點拓展 OTC 燈具、智能家居電子業務。
木林森表示,由于公司與LEDVANCE主營業務均涉及照明設備及解決方案,本次交易完成后,雙方將在銷售渠道、運營成本、技術研發和管理經驗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將發揮“歐司朗”高端品牌與“木林森”制造成本優勢相結合的協同效應。同時,本次交易將成為公司實現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舉措。
三、飛利浦照明:向物聯網邁進
在飛利浦照明的2017創新日,飛利浦照明CEO洪岸禮(Eric Rondolat)、首席創新官邱戎紅、大中華區總裁王昀一字排開,宣示這間擁有125年歷史的老牌企業,要往“物聯網的照明公司”(lighting company for the IoT)邁進。
洪岸禮表示,LED節能和智慧互聯,讓光傳遞訊息,是飛利浦照明在2017年的兩大方向。
“我們也在想,要知道自己的目標,不是該做什么,而是清楚知道為什么我們在做這件事,”洪岸禮說。
未來的照明要更聰明、客制化
對飛利浦照明而言,2016年是轉型的重要分水嶺。首先是飛利浦中止旗下Lumileds和汽車照明部門合并出售的計劃。去年5月,照明事業分拆為獨立公司,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掛牌上市。目前,母公司飛利浦持股比例約55%。
攤開飛利浦照明去年的財報,轉型壓力也躍于紙上。
2016年,飛利浦照明整體營收的可比較銷售額(comparable sales growth)較前年萎縮2.4%。凈利由2015年的2.4億歐元降至1.85億歐元。調整后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Adjusted EBITDA)則從前年的5.47億歐元,成長到6.45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