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低價運行之后,國內LED的產業鏈出現了“合伙”漲價。5月份,LED芯片漲價;此后,LED封裝開始漲價;而處于下游的LED顯示屏也在醞釀漲價。數據顯示,LED價格的整體漲幅為10%左右。
根據各廠商發布的調價函,本次漲價的原因為金、銀等貴金屬價格的攀高,導致LED器件的核心部件——金線和銀支架的成本走高,同時人工成本也在持續增漲。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LED市場價格呈“橫S”形走勢,本次漲價也僅是這一走勢的延續。在經歷了一兩年的低價市場之后,價格出現反彈,雖然整體上價格可能持續走低,但是LED行業的競爭需要回歸理性和價值。
上下游“合伙”漲價
據了解,本次漲價始于今年5月份,最先予以調價的為上游的芯片。5月初,晶元光電宣布,部分系列LED芯片價格將上漲。晶電對漲價的解釋為“近期各種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已超過公司目前成本核算價。此后,LED芯片廠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也陸續上調了LED的芯片價格。
記者查詢了多個芯片廠商的調價函發現,調價的原因多為原材料的上漲。三安光電的調價函也提到,原材料價格觸底反彈,黃金較年初上漲27%以上,襯底較6月上漲30%以上,同時由于中小功率芯片尺寸小,后段制程消耗大量分選與測試產能,單位人工成本上漲,導致后段制程產值急劇下降。
而伴隨著LED芯片的上漲,LED封裝產品也開始陸續上漲。深圳木林森光顯科技在8月30日發布調價通知,宣布從9月1日起,將顯示器RGB燈珠價格上調5%。信達光電、國星光電等封裝產品廠家也于近日宣布上調封裝器件價格。
上游芯片、封裝的漲價,也導致下游LED顯示屏的價格上揚。主營LED顯示屏的深圳合利來科技公司就在近日發布通知,從9月3日起將部分顯示屏產品上調 6%-10%的材料成本。天合光電也發布通知,對室內LED常規單元板上漲6元/張或4元/張不等,戶外產品則暫時不作調整。
不過,對于本輪LED上下游的“合伙”漲價,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屬于最近幾年LED產業價格走勢的一個延續。過去幾年,LED價格一直處于“橫S”形的走勢,呈現有規律的上下浮動,今年年中則到了谷峰的階段。但從整體來看,LED價格在走低。
產業有望回歸理性
根據LED行業的研究機構LEDinside統計,2015年,中國大陸的LED行業整體表現低迷,以LED封裝市場為例,當年的規模為88億美元,同比增長僅為2%。在今年出現了產業的整體回暖后,封裝市場規模有望同比增長5%,達到93億美元,上游芯片價格也止住跌勢,部分廠商還提高了價格。
而對于本輪漲價,LEDinside認為,除了成本之外,小間距LED顯示屏進入市場成長期發揮著重要作用,下游的旺盛需求和技術進步的空間使得小間距封裝及芯片消耗量迅速成長。LEDinside預估,2016年小間距LED消耗數量將達290億顆粒,隨著中國大陸封裝材料逐步朝向國產化發展,成本會進一步下降,促進市場發展,2021年小間距LED消耗將達1898億顆粒,年復合成長率高達46%,產值也有望從2016年的3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8億美元。
小間距LED的流行也正反映出消費者對LED顯示屏要求的提高,消費者的訴求也從“高光效”轉向“高品質”,這也使得芯片和封裝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研發生產高性能的LED產品。這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各個產業鏈的價格,也有望將LED產業從最近幾年“價格戰”的泥潭中拉出來,從價格戰走向品質戰。
對于此次漲價,業內則普遍希望LED行業能夠回歸理性。三星LED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就對此次價格上漲抱有期望。他曾對外表示,市場競爭環境下,靠價格戰已經無法走得長遠,只有LED產品回歸它的本來價值,LED產業回歸理性的競爭環境,市場才有希望,才有長久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