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從自貿區說起
8月31日,陜西獲批我國第三批自貿區,從這個信號可以看出,國家政策支持貿易自由化,西安的各個產業也正是要把握這個機遇來尋求突破和發展。
恰逢一位在西安從事了十幾年燈飾產業的好友致電于我,讓我從城市和經濟發展角度來分析一下自貿區對西安燈業未來的影響和趨勢。據這位好友說,現在西安燈業正處于一個面臨抉擇的關鍵節點,因此,我想從燈飾照明行業這個側面來談一談,也不失為一個好話題。
B.陜西自貿區憑優勢最終上榜
我國新增的7個自貿試驗區,分別位于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
今年4月,重慶、四川、湖北、河南、廣西、遼寧的官員抵達北京參加為期一周的自貿區培訓班,這里邊陜西并不在列。不過,獲批的第三批自貿區名單中并沒有廣西,浙江省和陜西省成為幸運者。
C.自貿區對西安燈業有何戰略意義
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樞紐和“向西開放”的戰略前沿,陜西自貿區的設立對西部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整個大西北,陜西作為唯一的一個自貿區,他的作用何其之大。如果燈飾產業集群向自貿區所在區域作戰略轉移,以其所處的區位來承接自貿區帶來的巨大優勢,將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陜西自貿區以“航空航天、商貿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四大產業為定位。其中“商貿物流”作為陜西自貿區的主要定位,給燈飾產業帶來重要的啟示。未來的產業特點就是大商貿大物流時代,燈飾產業必須升級集聚、與物流規模化緊密化發展才更有優勢。
D.自貿區設在西咸新區的利好
自貿區的定點一般是設立在國務院批準的新區和園區。有專家認為,陜西自貿區應涵蓋了西安高新區、西咸新區及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區落戶西咸新區,為燈飾產業迎來的將是一輪新的、巨大的發展機遇。
我們從產業集聚和未來優勢的角度分析,西安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主旋律。北三環以內的傳統產業市場必然向新的集聚區轉移以取得更大的優勢,根據西咸新區的規劃,建材、燈飾、五金等產業已經在西咸新區落位。
從城市和產業發展的規律來觀察,西咸新區正在處于大政策驅動的產業集群高速發展階段。西安的燈飾產業把握機遇向西咸新區轉移和集聚,將享受到一系列的利好條件。從準入政策、金融政策、物流政策、電商政策等都遠遠優于傳統市場。
E.燈飾產業機遇在哪里
燈飾產業老市場的發展已經逐漸進入瓶頸,主要體現在市場不具備擴張條件、電商物流配套功能弱、缺乏利好的政策支撐、客流分化嚴重等影響到經營發展的問題。
那么,燈飾產業落戶到西咸新區將為其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從規模上考慮,把以往零散的市場商戶高度集聚在一個體量足夠大的專業市場中,從而形成大市場,使客流得到高度集中。
從物流上考慮,大市場與大物流的結合,把以前復雜的物流手續簡化,貨物的流通速度更快、物流時間更短,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從金融上考慮,在新區享受到更多更優惠的金融政策和渠道,為企業經營提供更多有效的資金渠道。
從電子商務和貿易平臺考慮,將為產業提供更大的電商平臺和貿易平臺,燈飾貿易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做得更大、范圍更廣。為跨境電商和國際化貿易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結
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是上海浦東新區,第一個自貿區也是在上海。有眼光的商家要是10年前在浦東新區進駐了自己的產業或購置了物業,到了今天無論是價值和優勢都翻了幾番。
同樣是國家級新區的西咸新區和陜西自貿區,現在進駐是最好的契機。早在2013年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時,便給了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定位,把西安放到與上海、深圳同樣的戰略高度。這對西安而言,同樣對西安的燈飾產業而言,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