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時代,缺乏有號召力的新晉品牌
產業發展環境瞬息萬變,在傳統照明時代,照明產業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市場上呈現出幾大品牌并立的格局,傳統照明時代的幾大巨頭成為消費者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照明品牌概念。進入LED照明時代后,新興品牌如雨后春筍沖擊著市場格局。照明行業的格局很難重塑,但會有一些改變,有部分新晉企業會冒出頭來,但是傳統照明行業的幾大巨頭依然具備著領先的地位。同時這些照明巨頭企業在短期也不會因為LED的到來,去改變整體的布局。
如今的LED照明行業,伴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進入調整期,LED照明市場需求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因此有人認為我國企業最缺乏的不是市場,而是缺乏足夠有號召力的品牌及產品。目前在照明應用板塊有號召力的品牌數量還是相對較少,因此經銷商和消費者在這之間可選擇的就比較少,整個照明行業呈現大行業、小企業、少著名品牌的特點。隨著照明行業不斷發展,有一些中型企業還是有潛力慢慢發展成主導品牌,潘秀芳相信未來整個市場上可選擇的、可信賴的品牌將會更多。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具備強大的綜合實力且擁有品牌支撐的企業能夠更加從容面對市場競爭,品牌優勢不言而喻,企業的品牌意識將成為立足市場的利器。打造大眾品牌需要具備綜合能力,例如產品的能力,市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資金的實力。大眾品牌還需要長期的積累,除了有最基本的綜合實力外,企業也要有長遠發展,持續發展的理念。
優勝劣汰,企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近期LED照明行業負面消息頻繁,例如專門做LED燈絲燈的中宙光電破產,還有德力普光電陷入三角債漩渦;專門做電商的品一照明資金鏈斷裂;專門做LED驅動電源的廠商瑞谷科技以倒閉收場。這是LED行業發展、成熟過程中一個很正常的自然淘汰過程。因為前期整個行業產能擴得太快,擴大到已經脫離了市場的真正需求,這是一種回歸的現象。
雖然照明行業洗牌消息不斷,但行業日前也傳來一些“正能量”。據悉,木林森聯合體成功收購歐司朗光源業務,一時間并購、跨國、財團、品牌等一系列關鍵詞刺激著行業的熱度。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很多企業的實力已經超越了一些國外品牌。利好的方面是國內企業實力逐漸增強,在自身發展之后,可以有實力去做收購和擴大自己規模的行動。但由于企業機制、價格競爭以及對品質要求不完善,可能會導致很多國外知名品牌都退出中國照明市場,從長遠來說對市場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
后記
我國照明行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磨練,中國照明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面對當前全球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企業只有創造新的增長方式,在“變”的結構下用新思路去布局、去改革,才能實現最終目標,這其中少不了品牌力量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