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15年的“寒冬”洗禮后,全球LED產業面貌發生很大程度上的變化。2016年,如飛利浦、歐司朗、GE照明、東芝等國際傳統照明巨頭日漸式微,紛紛調整產品線,而木林森、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本土LED企業則強勢崛起,不斷向海外擴張。同時,億元并購司空見慣,產能擴張也日益頻繁,并購與擴產加速產業提升產業集中化程度;然而,倒閉與跑路也變得不再驚奇,中小企業生存艱難的局面也日益明顯。
可以說,2016年的LED產業正處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不少企業在新局勢下不斷迷失自己,然而也有許多LED企業目標愈來愈明確,企業也是穩步發展。
今日,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2016年LED產業都發生哪些變化,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冰”凍三尺
國際巨頭日漸式微,收縮戰線“忙”
隨著LED產品價格的逐漸下滑,產品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國際傳統照明巨頭紛紛不斷關廠、出售業務以及退出市場。
飛利浦:剝離通用照明業務,關閉三家工廠
作為照明行業龍頭的飛利浦,在中國本土LED企業的低價策略沖擊下,也難以逃脫盈利下滑的厄運。為擺脫其“尷尬”局面,維持公司的持續盈利,飛利浦在發展戰略上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皇家飛利浦首先是將其通用照明業務剝離出來,組建成單獨的公司,并于荷蘭資本市場單獨上市。隨后,飛利浦照明又先后關閉其在深圳的制造工廠、泰國北欖的熒光燈管廠。通過一系列的“瘦身”計劃,飛利浦將其核心業務聚焦在健康醫療等方面。
歐司朗:出售朗德萬斯
歐司朗作為國際照明三巨頭之一,其核心競爭力毋庸置疑。但在大陸企業的強勢崛起之下,其通用照明業務處境便開始變得較為尷尬。近年來,歐司朗通用照明業務盈利不斷下滑,儼然成為公司發展的“包袱”。更何況,歐司朗近來的發展戰略也屢屢遭到股東的質疑和反對。
為將公司發展重心聚焦于汽車照明、工業照明以及特種照明三大板塊,歐司朗將其通用照明業務單獨拆分出來,并成立為新的子公司“LEDVANCE”。今年7月,歐司朗將朗德萬斯以4億歐元的的價格出售給木林森等聯合競購體。至此,通用照明業務變不再在歐司朗發展戰略之中。
GE照明:關閉三家傳統照明工廠,退出亞太市場
2016年8月中旬,GE照明對外宣布將關閉兩家位于美國本土的傳統照明工廠,一個月后,GE照明又再次決定將關閉布里奇維爾的燈泡廠。這一系列動作預示著GE照明未來將完全專注于創新和LED技術。
另外,今年九月份關于GE照明退出亞太市場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繼飛利浦、歐司朗等之后,國際照明巨頭GE(通用電氣)照明也似萌生退意。GE照明,與飛利浦、歐司朗一起被列為“世界三大照明巨頭”,其創始人是家喻戶曉的“電燈發明大王”--愛迪生。盡管歷史悠久,但GE照明在亞洲市場的知名度,明顯不及后兩大世界照明巨頭。若GE照明最終退出亞洲市場,也在情理之中。
倒閉與跑路見怪不怪,中小企業生存艱難
2016年,LED照明行業“怪象”亂出,更有甚者,業者對照明行業的企業倒閉與跑路現象也習以為常。筆者不禁納悶,LED企業倒閉如潮,行業真的不行了嗎?
“電商黑馬”品一照明突然倒閉
今年7月份,關于“電商黑馬”佛山品一照明倒閉的消息在行業造成極大的影響。作為一家以電商經營而知名的照明企業,品一照明的倒閉不禁激起行業對電商的反思,同時也讓業者看到行業的“冰點”。
深圳一電源企業欠款千萬瀕臨倒閉
6月份,據行業人士爆料,深圳某電源廠商疑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遭供應商拉橫幅抗議。消息一出,引發行業熱議。
據悉,該電源廠主要生產家用電器、手機、LED燈、電動工具等產品用的電源適配器、充電器機變壓器,主要客戶有BDCI、TTI、Sanmina-SCI、松夏、三星、LG、華為、惠普等,并多次被評為誠信企業、最具潛力品牌以及優秀供應商等,如今落入此困境不禁引人唏噓。
輕子燈飾老板拖欠工資跑路
日前,網絡上流傳了幾張員工集結在東莞艾笛森討要“血汗錢”的照片,一時間在朋友圈引起熱議。
后得知,原來是位于深圳福永的一家臺資LED燈飾廠--輕子燈飾老板邱榮華欠下員工近400萬工資跑路。針對輕子公司老板拖欠員工工資近400萬的行為,深圳市福永街道勞動管理辦公室已介入。
LED行業不少企業走向倒閉,不禁讓業者“人心惶惶”。LED行業難道真的不行了嗎?客觀來講,受經濟不斷下行、LED行業增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債務環境在不斷惡化,相信最近倒閉的很多企業里,一定有不少是被三角債拖垮的。
如今回頭看看,關廠、裁員、倒閉、跑路頻現,LED產業風聲鶴唳,LED是否不行了,完蛋了?這種想法放其實是大錯特錯!恰恰相反,我認為LED產業正通往正軌,通往美麗的春天。為何如此斷定呢?因為,LED產業火熱的另一面著實給了筆者不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