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傳統產業外貿形勢都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廉江電飯鍋產業卻一枝獨秀,出口逆勢增長30%。
近日,記者來到廉江開發區,走企業、進工廠,探尋廉江電飯鍋產業背后的升級密碼。
【往昔】“一個電飯鍋只賺幾毛錢”
廉江的電飯鍋生產企業多達600多家,有著“中國電飯鍋之鄉”的美稱,中國每10個電飯鍋7個廉江造。可很長一段時間里,廉江生產的電飯鍋一直是“量大利薄”。早些年,生產一只傳統低檔電飯鍋,最低時只能賺幾毛錢。不僅利潤微薄,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技術創新,市場定型嚴重,產品敲不開新市場的大門。
曾幾何時,湛江出產的電飯鍋風光無限,“半球”、“三角”牌電飯鍋暢銷全國,占據中國電飯鍋市場半壁江山。尚在生產線上的產品,也引得各地經銷商提前搶訂。湛江電飯鍋的供不應求,讓大批嗅覺靈敏的年輕人看到了市場前景,紛紛加入了生產電飯鍋的行列。上個世紀80年代,一大批家庭式手工作坊應運而生。
當時投身創業的老一輩,大部分都曾經歷過缺衣少糧的艱苦生活,生產電飯鍋就是為了養家糊口。他們掌握著制造電飯鍋的基本技術,主要生產低端電飯鍋產品。改革開放初期廣闊的市場需求,讓老一輩創業家有著源源不斷的訂單。經過出廠產品利潤雖不高,但在那個產品供不應求的年代,老一輩企業家們只需做好“生產”的工作,就能穩穩當當地賺錢,根本無需追求產品創新,更不會考慮科研開發。
【求變】“不做研發必死無疑”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特別是隨著全球電子產業的飛速發展,消費品市場的日益豐富,家用多功能耐用品的更新換代步伐明顯加快,人們更青睞科技含量高、方便、更為人性化的家電產品。以前功能簡單、缺少科技含量、無安全保障的產品終將被社會淘汰。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傳統電飯鍋生產企業在時代的洪流里艱難前行,過去企業“不思進取”的狀態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一些缺乏品牌,僅依靠貼牌、代生產的企業被迫退出市場,微利之下,加上近年經濟形勢、市場都不樂觀,不少企業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陸錫平是廉江最早一批投身電飯鍋生產的企業家,他創立的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從家庭式手工作坊成長為今天集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家電企業,見證著電飯鍋行業的興衰。面對現今電飯鍋生產行業的現狀,陸錫平感嘆:“不走研發路,企業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