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特別是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法規政策,在逐步調整、疏散著首都的各個產業到周邊城市。在新一輪的搬遷和轉移中,記者發現,很多家居企業明顯跳出了京津冀的圈子,向更遠、更外圍、更分散的地域“進發”。對此,可能有人要問:為什么要轉移到更遠的地方?家具生產企業的外遷會不會制約北京家具行業的發展?同時,工廠都搬去了外省,帶來的成本物流運輸、人員、技術成本,會不會都加在了消費者頭上?對此,業內人士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答。
解讀:北京家居企業跳出京津冀圈子背后
為什么要轉移到更遠的地方?
二次搬離的顧慮 決定了“一步到位”的心
2016年5月,榮麟家居與山東臨沂現代化工業產業園簽約,正式拉開生產基地戰略轉移的序幕。7月開工,8月啟動,9月工廠正式試車,10月全面建成,并開始了搬遷工作。同時,據了解,在北京市場收獲不俗口碑的實木家具品牌塞納楓情也將遷移到河南。也有不少家裝公司,如東易日盛旗下速美超級家,也將2017年服務商的開發重點落在了遼寧、山東等環渤海城市。除此之外,蘇北(江蘇北部地區)、安徽,甚至內蒙古等距離北京較遠的地區,都成為了此番轉移的熱門聚集地。
為什么轉移到更遠的地方?上周,京津冀及周邊30城陷入重度及以上污染,石家莊出臺緊急治污措施應對霧霾,從11月17日到12月31日,主城區單雙號限行,七大行業全部停產。雖然目前沒有更新的政策出臺,但制造企業再度外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對此,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晨表示,未來的遷移可能是更大規模的,而一次遷移所帶來的成本和影響也同樣不容小視。為了使品牌受二次升級和技術提升的影響降到最低,遷移到更遠的地方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當然,北京品牌落戶外省、工廠和制造端某些板塊的外遷,并不意味著品牌的外遷。就行業來講,這些品牌在北京誕生、孵化,依然擁有純正的“北京血統”。雖然把制造基地搬離北京,但從設計到研發,從管理到銷售,相應的標準都沒有改變。
企業外遷會不會制約北京家具行業的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 “高精尖”與“環境友好型”并進
北京家具生產企業的外遷,一種是生產環節外遷,一種是立足產業升級基礎上的規模擴大。對于品牌和城市來說,影響到底有多大?是被迫的“出走”,還是順意的“遠行”?
對此,北京家具行業協會會長何法澗表示,企業外遷后,將保留產業鏈的兩端——設計研發和銷售,核心競爭力將留在北京,必然會推動我市的智能制造、服務制造,推進生產型向服務型模式轉變、向文化創意產業轉變,形成我市家具行業新格局。所以,企業外遷不僅不會制約北京家具行業的發展,反而更能促進行業的做強做大。
同時,優勢企業的生產環節外遷,不單純是擴大生產規模,而是在綠色環保基礎上的轉型升級,向環境友好型企業的邁進。而留京的企業,也將發展為“高精尖”產業。這樣資源將向優勢企業集中,“強者恒強”,逐步形成大型產業集團,形成一批優勢龍頭企業。不僅提高了行業勞動生產率,也能提高行業的社會貢獻率。
當然,企業的外遷,更不是污染轉移,而是高標準入園條件,以綠色環保作為基本要求。他們大多組團發展,形成產業集群,解決了目前北京家具企業零散、資源不能共享、產業鏈不足等問題。目前,有部分企業入駐河北的大廠、蘆臺、漢沽、文安、天津寶坻、山東寧津、臨沂等地,有的已投資建設。
工廠搬去外省所帶來的物流等成本會否轉嫁給消費者?
一體化帶來的成本增加 消費者無需過多承擔
有消費者會問,工廠都搬去了外省,帶來的成本物流運輸、人員、技術成本,會不會都加在了消費者頭上?答案雖然是肯定的,但事實也并非人們擔心的那般夸張。從產品價格方面來講,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一個企業的供貨半徑在二三百公里之內,對物流成本的增加并不大。當然,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隨著北京家具產業的轉型,向“高精尖”發展,勢必會增加產品的技術附加值,也就意味著產品價格會有所上漲,消費者在家具上的投入會有所增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應有所變化,因此由于產業轉移所帶來的關于“錢”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延伸而變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