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行業“霧霾”還在繼續蔓延。“淘汰”時代,照明行業優勝劣汰軌跡慢慢凸顯。而崛起的互聯網+思維已經滲透和影響了行業方向的定調,轉型驅動+需求解構正在分化融合。傳統照明企業加速轉型LED,智能照明成為產業發展趨勢,按需照明、超越照明昭示企業未來方向,突如其來的第三代半導體也欲搶占制高點,重塑半導體產業的新機會……
如今,照明行業正加速邁進創新創造的全新“創”時代。如此包羅萬象的LED照明行業,2016年競爭時速下會有怎樣的破局生存之道?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耿博分享了照明行業發展蹊徑,與你解碼生存藍海。
記者: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這過去的一年中,照明行業的整體業績是怎樣的?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我們會有怎樣的布局?會重點突破什么方面?
耿博:2015年在全球應對能源危機、環境惡化挑戰的同時,我國步入了經濟增速換擋、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而半導體照明產業經過幾年來的高速增長已經確立了在照明行業中的主導地位。但隨著全球“禁白令”的大力推進,半導體照明行業總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但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增速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到4245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21%,與過去10年年均超過30%的增長率相比,增速明顯下降,其中LED通用照明仍是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產值達1552億元,增長率為32.5%,滲透率超過30%,占應用市場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41%,增加到2015年的45%。雖然產業各環節產值都實現增長,但各環節增幅均明顯下降,預示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開始整體轉入增長的新常態。
隨著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拉動,2016年產業發展將繼續延續2015年的增長態勢。
在國家政策層面,“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陸續出臺的政策引導下,2016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將繼續朝著智能化、信息化、品質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而石墨烯、量子點、納米等新材料、新技術將進一步與半導體照明相融合,并有可能產生開拓性和顛覆性的創新應用。
“十三五”期間將重點通過照亮“一帶一路”、“智慧之光”眾創空間、產業金融服務等行動計劃引領產業做強,推動產業長遠發展。
1、智慧之光創空間行動計劃
聯盟通過啟動“CSA智慧之光眾創空間”行動計劃,就是想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入口,在全球范圍內推進創新合作,解決核心技術支撐,打造有效成果轉化平臺、提供關鍵技術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目前,北京、常州、中山等全國第一批基地已實現正式運營。
2、產業金融服務計劃
技術鏈要對接資本鏈才能落地。聯盟是國家財政部和科技部批復的第一批科技服務業的試點,聯盟通過聯合了在股權、債權、項目融資、供應鏈金融方面引入國內知名的資本與服務機構,搭建產業金融服務體系,為企業及產業升級轉型保駕護航。現已成立5億的并購基金,同時聯合絲路基金、中信保、保利資產等政府出資機構成立了面向海外業務的“50億+”基金服務平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海外擴張計劃的實施。
3、請照亮“一帶一路”行動計劃
聯盟在國家一帶一路領導辦公室的指導下,啟動了照亮“一帶一路”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半導體照明領域的科技合作;推動標準互認以及共同制定國際標準;開展半導體照明節能示范工程;搭建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組建產業發展基金投融資服務平臺以及建立產業發展咨詢服務體系。我們也在探討,特別是“一帶一路”全球合作的一些服務模式。
記者:縱觀照明行業的“洗牌”不斷襲來,可謂大環境并不如意。在您看來照明行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有哪些?市場格局又有什么新變化?
耿博:不過,盡管半導體照明已經確立了在照明產業中的主導地位,但產業還沒有進入成熟期,光源本身還在不斷進步,潛在或附加功能還沒有挖掘出來。并且LED行業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強,二是結構性產能過剩,三是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完善。整個行業表現出了利潤低下、產品同質化、市場缺乏秩序等問題。要解決整個產業驅動力的問題,建議解決技術支撐及產品出口的問題是當務之急。從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一個新興產業的培育要20年,LED照明的應用不到15年,無論是替代性照明還是智能照明,或者超越照明的應用都還沒有發展到頂點,半導體照明行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以說,2015年是半導體照明行業加速洗牌的戰國時代,各大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快速做大做強已經成為格局調整和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與前幾年相比,2015年,LED行業出現的并購熱潮,不僅有橫向整合、縱向延伸,也有跨界“融合”,隨著一批中小型企業的退出,2015年LED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的龍頭企業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2015年半導體照明行業共發生46起重要的并購整合交易,其中披露的交易總金額近400億元人民幣,交易結果絕大多數是以取得控股權為目標,而除了延伸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發展,從渠道、品牌、專利、產能等多個方面考慮成為并購整合的出發點。當然,并購案中有6起為跨國并購,其中金沙江等國內財團以33億美元聯合收購PhilipLumileds80.1%股份成為2015年半導體照明領域的最大整合并購案,該交易雖尚未塵埃落定,但我國半導體照明企業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已崢嶸初現。
記者: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傳統的行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影響,而行業聚合成為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和標志。您認為目前照明行業中的楷模企業都是哪些,為什么會是這些企業?
耿博:目前來看,照明行業中的楷模企業,如雷士、歐普、三雄、佛照、飛樂、木林森、飛利浦、歐司朗等都不錯。照明端優勢企業必備的渠道、品牌、創新、資本實力等要素,這批企業都相對比較完備,具備競爭的基礎。
畢竟產業競爭遵循生存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洗牌是正常的事情。并且,LED產業大者恒
大趨勢明顯。且今年并購整合事件近50起,大都以上市企業和產業集團為主。
記者:當然,在行業競爭同質化愈發嚴重的情形下,照明行業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今年有怎樣的收獲?目前來看,您認為我國照明行業的產品、市場認知度與國際主流的品牌產品還有多遠的距離?未來照明企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創新?
耿博:中國經濟近期整體增長下滑的趨勢不可逆,加之行業本身出現的政策緊縮、企業整合、銀根收緊、出口下滑等因素已在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著行業的整合和落后產能的淘汰。與國際主流品牌的差距方面已快速縮小,特別是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傳統照明品牌今年都發出了轉讓出售的信號,這也為縮小差距帶來加速力。未來的創新仍要靠投入和整合,國家打造雙創的行動和氛圍,以及行業面臨的跨界智能融合趨勢將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的創新帶來活力。
記者:在今年的中央經濟會議中,習近平將房地產去庫存作為2016年經濟五大任務之一,您怎么看待這次會議給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影響?對照明行業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耿博:政策出臺,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庫存消化,也會帶動照明行業發展。但最終政策的細化程度和落實情況如何,才能判斷到底會給房地產行業產生多大的連帶影響。
個人認為一二線需求穩健,三四線需求相對飽和,增長略顯乏力。目前,有的地方還過度飽和,空城、鬼城不止一處。所以說,政策利好雖然能提振地產,但消費者購買力不足是核心問題,只能會一時利好。相對來講,照明板塊只是房地產行業相關配料,個人認為影響不是太大,還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