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隨著產業需求的放緩以及新型光源OLED的興起,LED產業產值成長幅度明顯呈現下滑的趨勢。據預測,2015年全球高亮度LED市場產值達145.2億美元,但年增長僅2%。預計未來五年內,LED產業的年復合成長率難以再現過去10%以上的成長幅度,產業成長將趨緩。
隨著國際大廠挑起價格戰,國內包括木林森、歐普照明、佛山照明等LED廠商紛紛參戰,導致LED主流應用價格下跌,整個市場出現一個比較平滑的狀態。在中國低價競爭的刺激下,眾多韓企紛紛縮編,通過控制產能方式,企圖在顛簸的LED產業路上力求自保,進而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
同時,LED產業呈現出“低毛利”、“高投入”模式,刺激大部分廠商向高毛利的利基市場轉進。但是利基市場面臨著技術未突破,終端需求未被開啟等眾多難關,因而,LED產業市場可能會呈現緩慢增長。總體來說,LED產業已趨向成熟。
在此背景下,LED企業應做出相應的戰略性調整,借以面對緩和的市場需求。可是,該做怎樣的調整呢?可能這正是困擾眾多企業的問題。筆者整理了四條調整戰略路線,進而希望能夠從中尋得蛛絲馬跡。
一、 飛利浦--既然不盈利,不如忍痛割愛
繼去年3月同意出售旗下照明設備制造公司Lumileds 80.1%的股份給中資財團后,飛利浦擬繼續分拆旗下照明業務,雖還未最后決定是將這部分照明業務分拆上市還是直接出售,不過據消息源透露,飛利浦已開始接受初步報價。
飛利浦從事燈具的制造和銷售已超過百年歷史,但是隨著新型節能技術的興起,其傳統燈具業務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從前。其在品牌以及技術上的優勢正被越來越縮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原有的市場份額正逐步被蠶食。可以說曾經引以為傲的“飛利浦”,其光環也正變得越來越暗淡。在此背景下,燈具制造及銷售業務似乎成為了飛利浦整體發展的絆腳石。既然不盈利,那就不如忍痛割愛!
二、飛樂音響--加速擴張之路,爭做行業龍頭
2015年12月10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飛樂投資有限公司及特殊目的載體INESA UK Limited與Havells控股、Havells集團簽署收購Havells Malta經整合的80%股份及香港Exim的80%股份交易。除此之外,經消息源傳出,飛樂音響已經向歐司朗遞交了收購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