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產業的宏觀走向是個嚴肅的大課題,容不得半點偽科學,只有虔誠地追求真理、搞清楚事物的本源,才不至于被一些雜音所誤導。
許多企業和許多人習慣上都有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凡事都喜歡一窩蜂地上、又一窩蜂地下。而某些“專家學者”或以專家學者自居的人看到有什么新的苗頭性的東西冒出來,就會異常“敏銳”地炒作,并無限放大某種概念的適用性,有意無意地大肆鼓噪。兩者疊加,助推著一件事情走向極端。當一個概念的泡沫在實踐中破裂之后,又會追逐下一個新的概念,如此反復折騰,擾亂著行業的思想與秩序。開始是說線上必然替代線下,后來就談O2O;覺得定制不過癮,又來了個全屋定制;隨著精裝修與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出現,大有房地產商要把家具行業吞并掉的架勢;還有大平臺、大數據,等等、等等。各種新概念層出不窮、俯拾皆是,充斥著各種媒體與論壇。仿佛傳統的企業運作都是不對的,而只要搭上了這些個新概念就能絕處逢生、燦爛輝煌。
同時,有些人對本行業的事務也常常習慣性地予以否定,而外部行業又似乎是什么都好的,IT行業自不必說,還有家電、房地產,甚至是上游的材料行業,它們的做法好像都是對的。
更有一些外部“專家”,進入這個行業才那么幾天,也開始對家具行業指手畫腳,高喊著顛覆的口號。說什么家電企業已經完成了整合,體量都是千億級的,家具行業區區幾十億的企業層次太低,最終那些中小型企業都應該消亡,只剩下幾家千億級的企業才是正確的歸宿,家具行業不能令自己興奮,云云。
本文無意否定以上任何一種概念本身。
但這些觀點的輕狂、草率、浮華、淺薄和無知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好像改革開放近40年來,整個中國家具業一無是處,好像全國所有的家具人都是腦殘。
這也沒什么,人家怎么看是別人的事,但我們自己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四件事:
① 家具行業有著完全不同于任何行業的自身屬性,離開了行業的本質說事就毫無價值;
② 任何概念、觀點都有其特定的條件和邊界,沒有一種概念是萬能的;
③ 那些概念頂多只是工具與手段,而絕對稱不上模式;
④ 企業運作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不是賣一個概念或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以點概面或單一維度就能說清楚的。還是少一點概念,多一點沉思與實踐為好。
行業屬性,是我們討論問題的基點,也是內因,任何外因都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行業進化的邏輯也是基于其自身屬性的,未來的格局與形態同樣具有其內在的必然規律。喧囂不是可取的姿態。
1.行業屬性
家具有著完全不同于任何其它行業的獨特屬性,這就意味著任何盲目照搬外行業的做法都是危險的,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