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 佛山三水陶瓷產業已發展成為具有較大規模、龍頭品牌企業集聚、產品結構合理、產業鏈配套完善、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重點陶瓷產區,但也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生態保護等矛盾,走到了升級發展的十字路口。從長遠發展而言,三水陶瓷產業仍需探索聯盟式發展道路,走向提質發展。
陶瓷產值占比近20%
在“十五”時期,隨著三水區經濟發展重心的調整,三水陶瓷產業積極承擔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今,三水已集聚42家陶瓷企業,工業根基牢固。
據《三水陶瓷產業調整提升發展戰略途徑(未定稿)》(下稱“《戰略途徑》”)統計,2012年非金屬礦物行業規模以上產值達340.11億元,在全區所有行業規模以上產值中占比接近20%,位居三水十大工業行業的首位。其中,陶瓷產業占非金屬礦物行業的比重接近八成, 陶瓷產業規模以上產值占比在16%。
而且陶瓷產業在三水眾多產業中,在國內呈現出較強的競爭力與優勢。三水在多年的積累中已形成陶瓷磚、衛浴產品、陶瓷配件、色釉料和陶瓷機械等較為完成的產品體系。
區經科局相關負責人說,比起國內大多數產區或者是只有陶瓷制品沒有配套產品、或者是僅有建筑陶瓷缺少衛浴產品、或者是拋光磚為主缺少有釉磚等現象,三水陶瓷產業產品結構是目前全國各產區中結構最為合理的。
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水陶瓷產業由于起步早、發展快、集聚度高,確實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但不容忽視的是,陶瓷產業能耗高、污染大,已經逐漸受到土地和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制約。如何推動三水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三水一直在探索。
為加快陶瓷落后產能的淘汰步伐,三水全面落實落后產能淘汰制度,淘汰了35條陶瓷落后生產線。而對于現存的優質陶瓷企業,三水則通過推動清潔生產、推廣節能技術、加大技改投入等方式,讓陶瓷企業逐步從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出。
節能減排使陶瓷企業效益逐步得到提高。如2010年以來,新華雄陶瓷有限公司通過球磨機、電機進行變頻改造,隨后從生產工藝、燃料等多個環節進行改造,不斷挖掘節能空間。新華雄陶瓷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羅彩芬說,總體電量卻降低了,最終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戰略途徑》調研顯示,三水陶瓷行業100%電機采用變頻技術,窯爐余熱利用技術也普遍應用,每年節能超10萬噸標煤。
聯盟發展助推技術提升
陶瓷企業在市場倒逼、政府引導下,節能減排的水平已經日漸提高。但從三水整個產業格局看來,陶瓷行業整體效益比三水其他行業要低,與飲料、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差距較大。
《戰略途徑》提出,品牌引領、產業聯合、綠色制造、創新發展將是三水陶瓷產業未來的發展思路。區經科局相關負責人說,陶瓷行業的提升關鍵在于整合產業優勢資源,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的方式,加強整個產業鏈的聯合技術攻關,突破行業關鍵技術和裝備,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創新升級。
歐神諾研發人員封珍說,抱團發展是企業創新發展的趨勢。如陶瓷生產的噴墨環節,僅靠企業“閉門造車”,技術是有限的,但依托產業聯盟引進的高等科研院校和有專門生產陶瓷墨水的企業,可相互吸收經驗和先進技術,攻堅行業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陶瓷行業的年終,太心酸了!》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