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發展,湖北當陽市建筑陶瓷產業集群頗具規模,截止2014年,集群內陶瓷磚(瓦)生產企業13家,已建成生產線47條。11月29~12月1日,本報記者在當陽建陶產區實地調查獲悉,除天冠陶瓷與大地陶瓷因各種問題長期“閑置”,絕大部分企業全線開足,保持較好發展態勢。
即便在七八月,也少有企業停窯
“今年來當陽陶瓷磚產能繼續增長,湖北凱旋陶瓷新增生產線一條,豪山陶瓷新線正處于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預計于近期點火投產。”當陽市經濟商務局招商辦主任杜萬林告訴記者,除個別企業,大部分企業的生產線都全線開足。
這一說法得到了多家陶瓷企業及供應商的證實:“即便是在七八月份,當陽也很少有企業停線。”
“尤其是蝴蝶泉、凱旋、鑫來利、豪山等福建籍陶企成為推動當陽產區發展的強勁動力,在資金鏈、產品生產銷售等方面處于較為良性的狀態。”一位供應商向記者表示。
湖北凱旋陶瓷生產總經理陳晉生認為,當陽產區良性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控制適度,產區內產品結構齊全,涵蓋拋光磚、仿古磚、全拋釉、瓷片、外墻磚、西瓦等幾大類,但每類產品僅有1~3家企業在同時生產,不容易產生惡性競爭。
不過,盡管如此,也有多家企業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周邊產區新線的繼續投產,給當陽陶企造成了較大沖擊。“與過去相比,當陽一些陶企已經基本退出湖南湘西、河南等市場。”當陽某陶企銷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兩年當陽產區的銷售地盤和市場都有收縮,歸根結底就是全國瓷磚產能的繼續膨脹,周邊新興陶企的低價沖擊。”
陶企共同投資、運營,實現“集中供氣”
當陽陶瓷工業園綠樹成蔭。據透露,近幾年當陽市政府每年投入3000余萬元用于園區綠化工程。
此外,當陽大力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淘汰落后生產工藝,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杜萬林說,對于天然氣使用,考慮到高昂的成本,陶企難以承受,當陽建陶工業園內的幾家陶企,擬采用自己出資、自己運營的方式集中供氣,并從北京引進了相關技術。
湖北凱旋陶瓷總經理張仲寶亦向記者表示,現在當陽陶瓷工業園環保治理力度大,24小時監控,對于集中制氣,目前已有3~4家企業簽訂了相關協議。
據杜萬林介紹,為了合理控制產業規模,當陽已不再引進常規陶瓷企業,但未來可能會引進陶瓷薄板生產企業,進一步豐富產區產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