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說:一旦思想成為物質的奴隸,思想就不在擁有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軼夫說:世界上還沒有那個族群像當今的中華民族那樣,所有人都把智慧和激情都用在追逐金錢和享受金錢上。
佚名說:無疑,中國家具的實力是強大的,造就了大量的財富擁有者。但隨著家具發展的新秩序正在形成,部分家具品牌邊緣化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中國家具缺乏思想,缺乏發展的軟空間。
一、怎么看待當下的家具行業:
自從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的那一刻開始,還沒有那個產業集群像今天的家具行業這樣——明星產業在遭受集體衰敗!一方面有數據表明現有的家具存量可以滿足13億中國人20年需求的總和,另一方面:從2014年中國家具銷售11.07%的增長到2015年接近9個點的增長,盡管總體收益在收窄,但總體上整個產業的軀體還在“冒熱氣”;一方面大牌家居橫跨市場、整軍布勢,從上至下或由下向上到處覓食分羹;另一方面,家具行業的“馬太效益”愈發明顯;再看今年的深圳展和成都展,甚至諸多家居媒體拿來自“慰問”的上海展,都少有些虎頭蛇尾的尷尬更是給全國的家具人痛點添了些辣椒水。
要真正了解這個行業,還必須的從國家經濟形勢來由面到點。當下,實體經濟在明顯萎縮,金融在虛假繁榮,家居行業作為資源消耗型產業,除了稅收和就業是紅色經濟需要的硬指標以外,顯然與可持續、低碳、環保和雙創的指導思想等是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的,而中國經濟的改革所謂的進入深水區,其核心是要把半行政體制之下的市場經濟轉型為名副其實的以市場自我調節功能來自我完善、自我良性循環的運行經濟,其核心是建立消費型經濟為主體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競爭體制!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說過;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不是看他上升期的擴展程度,而是要看他在下行期的生存能力;如果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相當于下了一場雪的話,那么我們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就明顯知道,先前那種雪過天晴的一廂情愿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對于家具行業來講,真正的冰川時代才剛剛開頭——中國家具行業開始了它低位徘徊的新常態。這主要是由家具行業進入的三個周期來確定的。
二、如何看待中國家具的新常態:
1、增長速度的換擋期;
從改革之初算起,如果需要用一句話來描述中國家具,則可以用黃金三十年是較為準確的,這種增長既彰顯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固有的市場饑渴感,也明顯夾雜著市場的過度開發,原材料的掠奪式使用,過度依賴投資等等非持續性因素,再加上有幾個工人、撘一間窩棚、開幾個賣店就能掘金的底端性質,家具行業曾一路飚紅,從出口到內需的增長到2013年底超過意大利和美國、德國等成為世界第一家具王國。
對過去20年取得成就不能低估,但付出的成本也不能低估;中國經濟的開放與搞活在全球化的助推下,短短30年就把全部勢能都發揮出來,這就是高位增長的原因,家具行業也是如此,所以家具發展速度一被拉下來,家具市場的三塊石頭就浮出水面——即成本、債務、產能過剩。再則,市場經濟的規律是自我完善、自我調整、自我平衡的過程,中國家具以內銷為主,隨著房地產泡沫在2008年開始破裂,一個具有5萬個企業規模、600萬從業人員、連續2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家具神話,在東方的智慧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就被市場經濟的規律剝離了外衣,家具行業的裸體時代已經迫近,在風猛潮詭的深海上,作為船長,要么換擋減速,要么轉舵取勢,否則三個石頭砸在誰身上都會葬身海底啊!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種以做空市場去堆砌繁榮的做法帶來的歷史債務,其對后經濟危機時代的家具發展造成的傷害與詬病誰能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