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疆石材產量達2300萬平方米,而僅昌吉州奇臺縣石材產量就占了近一半;2014年,奇臺縣石材產量達到1742萬平方米,是2008年石材產量的十幾倍,占到全區石材總產量的53%,截至目前,奇臺縣石材產業園入園企業已達87家。簡單對比一下,就知道奇臺縣的石材產業的發展規模了.
2012年,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生產的一批花崗巖異型材運往上海,這是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區首次批量將卡拉麥里金異型石材打入內地市場。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盛洪海說,異型石材規模化生產,標志著奇臺石材產業的升級。
筆者了解到,從2010年起,奇臺縣力推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從提高產品質量、運用先進工藝設備等多個方面予以扶持引導。四年多來,全國石材加工的先進技術在奇臺得到了普遍應用。
對于閩奇石材產業園的許多企業來說,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帶給他們的好處是看得見的。
11月17日,奇臺縣浙新石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外工人們正忙著把用花崗巖加工成的路沿石、倒角、條紋地板等異型石材裝車運往外地。奇臺縣浙新石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異型石材加工的企業,而這些已加工成異形材的原料則來自于加工完板材后剩余的廢料。公司總經理張文高介紹說:“為減少受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生產能力,引進異形加工的設備,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利用我們的邊角料、廢料,加工異型材產品為建筑企業提高配套產品,增加我們的發展后勁”。
和浙新石材有限公司一樣,奇臺鑫磊石材有限公司在3年前投資建設了一家專業異型石材廠,又引進投資建設了一家專業石藝雕刻廠。之所以花費如此大的投入,是因為該公司總經理鄭維冬算了一筆賬:一立方米花崗巖荒料,加工成毛板的價值在3500元左右,加工成成品板的價值在4500元左右,加工成異型產品的價值在8000元左右,加工石藝雕刻產品的價值在5萬元以上。這其中的差異是巨大的。
2014年,園區異型材加工、石藝雕刻企業達20多家,園區異型石材產量突破15萬平方米,占園區產值20%。石材產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四分之一以上,對全縣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石材產業的崛起還帶動了相關的刀具、設備零配件、機械銷售、維修等產業迅速形成,以及周圍餐飲、商貿、娛樂、金融等產業的發展?
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盛洪海表示:“通過回收利用,一方面解決了環保問題,另一方面廢料的再加工再利用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這樣石材產業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在政策助推和企業帶動下,2013年以來,奇臺縣相繼建成了4家石材廢料處理廠,開發生產出6大類幾十種新型產品。石材廢料通過加工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昔日的廢物變成了今天的搖錢樹。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也成了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自治區循環工業園。目前,奇臺縣石材產業已形成了傳統板材、異型加工、石藝雕刻、廢粉廢料循環利用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