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全友衛浴正式被全友家私收歸旗下,而大名鼎鼎的美的集團也整合原安蒙核心高管正式殺入衛浴行業。據悉,美的將秉承“進入一個產業,不進入前三決不罷休”的傳統,計劃在衛浴項目實現5年2000億的目標,如此雄心壯志,無異于在沉悶的衛浴市場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回想過去的這些年,跨界進入衛浴行業分食蛋糕的強者并不在少數,但美的、海爾這樣的企業是真正的大老虎,他們殺進來,一定會殺得血流成河,衛浴江湖地位一定會重新排序。
過去十年,從其它領域跨界衛浴行業“老虎”們粗粗數來,也已經有十多家:瓷磚領域,先后有新中源、新明珠、馬可波羅等先后進入;家電領域,榮事達、蘇泊爾、華帝等分別以不銹鋼龍頭、電商等形式進入;水暖管道領域,聯塑、日豐、偉星等巨頭也以自主品牌或收購的方式進入;其它領域進入衛浴行業的知名企業還有歐派、揚子、四季沐歌等。每一次跨界巨頭涉足衛浴,無一不引起衛浴業內人士的側目,但令人遺憾的是,過去十年時間里,還沒有成功跨界的先例,但這次美的的強勢進入,無疑會為傳統衛浴企業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虎口之下,傳統衛浴企業能否“逃生”?
老虎來了,傳統的衛浴品牌和企業還有未來嗎?我們不妨大膽想象一下未來幾年衛浴行業的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一切跨界者都是“紙老虎”。我們先把消費者認知或者定位等各種理論拋棄一邊,就單單從美的過往跨界的經歷來說,也并非是百分百成功,其失敗的案例也并不鮮見,而更為巧合的是,美的失敗的案例也洽恰是在家居建材領域居多,尤其以照明、櫥柜最為典型。與之類似的還有鼎鼎大名的海爾,海爾在電工、櫥柜等領域同樣步履艱難。兩個家電巨頭失敗的幾個領域,領軍地位都被各自領域的傳統大佬牢牢把握,比如照明行業的歐普、櫥柜行業的歐派、電工行業的正泰、公牛等。
通過對行業發展梳理,我們不難發現,衛浴行業并非是什么新興的行業,存在的歷史甚至比家電業還早。至于存在“大行業,小企業”的現狀,必然有其內在的自身規律。橫向來分析來看,在歐美發達地區市場,沒有一個家電企業成為衛浴領導者的先例,科勒、TOTO、樂家等衛浴百年老字號始終處于領先者地位。因此,強悍的美的進入衛浴行業變成“紙老虎”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