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App雖然可以實現智能家居總開關的功能,可以沉淀用戶數據,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交互,但App只是一款應用程序,并不能自主識別應用場景。這種情況下,智能家居對家庭環境的改善效果并不明顯。芯片廠商Marvell希望,未來可以脫離App來使用物聯網技術。
“中關村在線的調查數據顯示,55%的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有熱情,大家對將自己的住所改造成智能家庭非常有興趣。”Marvell公司全球副總裁、無線與物聯網業務部總經理Philip Poulidis近日表示。
Marvell是全球知名的芯片公司,其最近在北京推出了增強版的Marvell EZ-Connect系列無線微控制器SoC產品系列。產品主要包括擴展的軟件以及更多合作伙伴提供的補充產品和服務。
Marvell 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得到了其“中國合伙人”的支持,其中包括小米科技、京東智能集團、騰訊微信、阿里巴巴、360、樂視等。“在 IoT(Internet of Things)領域,我們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Philip Poulidis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截止到2018年,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將達到1000億元。然而現階段,智能家居市場的模式依舊不成熟。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為智能家居的發展做了鋪墊,早在2011年,谷歌Android@Home就提出將家里的每一個設備連接到Android App。此后,智能家居所采用的大多是硬件產品+App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常常被詬病“并不智能”。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脫離App來使用物聯網技術。”Philip Poulidis表示。
過度依賴App
買一件智能家居,你就需要下載對應的一款App。家中的智能家居越多,手機應用程序越多。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消費體驗算不得“智能”。
“一年半前我們討論智能家居領域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我有20個設備就要20個App,基本上要看一本很厚的說明書才能把一個設備連接起來。這樣你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小米科技副總裁黃江吉在介紹小米智能家居時說。
小米是將智能手機作為智能家居“總控制器”的典型代表。黃江吉多次提到,MIUI的日活躍用戶達到了1.2億。小米智能家居以小米手機作為入口,希望可以借用用戶規模的紅利。在摸索中,小米逐漸找到了吸引用戶的邏輯——產品安裝、設置簡單;每件產品不再單獨設計App,而是整合為“小米智能家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