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縣、漢沽兩大家具產業園的競相亮相,紙上談兵多年的北京家居制造業搬遷逐漸變成現實。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青縣、漢沽只是這股產業轉移浪潮中的兩個新地標,在北京周邊,這幾年先后涌現了近十個類似的家具產業園,只是這些產業園要么雷聲大、雨點小,要么概念炒作一番后無疾而終,難以修成正果。眾多產業園的出現,給正處于觀望狀態的北京家具企業出了一個選擇難題:到底搬到哪里才靠譜呢?
家具產業園扎堆建
2015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將家具制造業列入“禁止新建和擴建”之列等相關政策的相繼公布,北京產業瘦身導向不斷增強,做“減法”已經成為定局。北京家居制造業搬遷問題不得不受到重視,而青縣與漢沽兩大家具產業園在2015年國慶之際相繼亮相,更讓處于觀望狀態的北京家具企業看到了安全轉移的希望。
如果以為青縣、漢沽首開創立家具產業園先河,那就大錯特錯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就在北京周邊,各種各樣的家具產業園這幾年來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建立,數量接近十個。行唐有國際家具園、無極有國際建材裝飾城、武邑有硬木雕刻家具產業園、霸州有金屬玻璃家具園、曹妃甸有木材加工集散和家具制造基地、冀州有家裝工業園區,甚至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產業園也借著京城家居產業轉移的這股東風開始招商引資,試圖分得一杯羹。
其實,這些分布于北京周邊的產業園規模都不是特別小,比如行唐國際家具園和無極國際建材裝飾城都有3000多畝土地,但是與北京數百公里的距離直接導致了這些產業園難以吸引北京企業。漢沽環渤海家具園發起人黃赤淳認為,北京家具企業的主要生意還是在北京,北京仍然是主要市場,因此必須考慮物流成本,生產基地超過200公里,根本沒有優勢可言。漢沽和青縣離北京都只有150公里左右,這也是這兩個產業園一亮相就受到關注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這些大大小小的產業園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往往只是概念炒作,或者打擦邊球為地方政府政績加分,根本無法落到實處,更沒有長期發展的可靠性,也是它們盡管運作時間不短,依舊難以形成規模的關鍵因素。
發展前景難判斷
眾多產業園冒出來了,北京家具企業外遷選擇何處,確實考驗企業的掌門人。“轉移大潮不可逆轉,我們看了好幾個地方,但一直沒有定下來,主要是對它們的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東方百盛總裁邵賢強的說法,代表著眾多家具企業的心聲。
政策支持是否到位,這是企業是否選擇的第一要素。要知道,這次產業轉移,不同于簡單的搬遷,也不是權宜之計,無論是廠房的建設、環保設施的配置、生活空間的布局都得考慮周祥。用青縣沿海產業示范基地負責人、北京錦尚高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博的話說,單是建設水性漆生產車間、除塵設備、污水處理等工藝設施就將耗資三四千萬元,“一般企業是玩兒不起的,真正要玩兒就不能過幾年再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