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中央提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來,雖然家居企業經常將轉型升級掛在嘴邊,但卻遲遲不見大動作。如今,無論是從生產環節,還是針對流通環節,政府連出重拳,推出一系列政策、標準,家居企業似乎已經到了“不轉不行”的節骨眼。究竟該不該轉?又該如何轉?對此,本刊特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家居產業轉型升級,本周刊登第一期《京津冀一體化催生家居產業轉型》。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由居然之家聯手隆基泰和集團打造的“居然之家京津冀家居產業園”于10月17日舉行了簽約儀式。該項目位于河北白溝、高碑店一帶,產業園一期規劃占地約6500畝,總建筑面積約6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0億元,預計建設周期3年,2018年底之前全部投入運營。
家具建材生產企業面臨外遷
目前,在家居領域,“外遷”是北京家具、建材生產企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家居領域的生產制造業均屬于非首都功能領域,無論是從8月發布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以下簡稱《目錄》),還是7月1日正式實施的《木質家具制造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無論怎么看,家居領域的生產企業都在政策規定的“疏解”范圍之列。
上周五,北京家具行業協會組織30多家家具企業的50多位企業代表前往河北滄州青縣沿海產業轉移示范園考察,協會與政府以及園區運營商就共同打造“北京家具產業轉移基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該園區2014年規劃建設,總規劃面積8000畝,其中一期規劃面積3500畝,用地全部為閑置廠房再利用盤活的原建設用地。
9月,記者從可愛多兒童家具獲悉,位于河北漢沽的渤海家具園已經吸引17家北京家居工廠及部分天津家具企業,并與漢沽政府簽署投資協議。據了解,環渤海家具園首期可供建廠的土地達2000畝,二期三期還有4000畝的預留土地。
北京禁止新建家居零售市場
不僅是家具生產企業,五金、家具等專門零售市場主體也在“禁止新建”之列。
《目錄》中規定,禁止在首都功能核心區以及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四區東、西、北四環路和南三環路以內,新建建筑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批發業商業設施;禁止新設五金、家具等專門零售市場主體;禁止新建和擴建倉儲業(規劃的城市物流配送節點除外)、郵政業(便民服務、快遞配送網點除外);禁止新建和擴建不符合通用要求的家庭服務、不符合衛生規范要求的理發及美容服務等。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共疏解了121個商品交易市場,合計減少營業面積115.1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8.2%,減少出租攤位2.1萬個,占全部攤位數的9%。其中,2015年共疏解21個商品交易市場,減少營業面積22.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