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恰逢佛山陶瓷產業外遷,高安市政府統一規劃,以其深厚的基礎,吸引了大批廣東企業的入駐,如新中源、新明珠、歐雅等;隨后,又吸引了大批本地資金投入,建筑陶瓷在該產區的發展創造出了令業界驚嘆的“高安速度”。
據記者對數據的統計分析,2007年3月以前,泛高安產區擁有陶瓷生產企業22家,其中上高縣3家,宜豐縣1家,共有建筑陶瓷生產線48條。產品結構以外墻磚、拋光磚以及西瓦、瓷片為主,產品檔次比較低。
為了更好地承接建陶產業轉移,2007年3月,江西建陶產業基地正式成立,高安市政府規劃了30平方公里的建陶產業園區。2007年5月,廣東新中源陶瓷率先落戶高安產區,隨后,新明珠、歐雅,以及仁牌、宏信等一批溫州籍企業和高安本土企業紛紛落戶。據記者統計,2007年,高安產區新增陶瓷生產企業17家,而陶瓷產業的轉移也刺激了一批高安本土企業的投資熱情,精誠、鑫鼎、贛虹等一批企業紛紛落戶建陶基地。
2008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投資者的熱情趨于穩定,再加上全國各地政府都拋出“橄欖枝”,承接佛山、福建等建陶企業的落戶。因此,2008年,整個泛高安產區落戶的企業并不多,僅有12家企業,這其中,福建籍企業恒達利以及廣東籍企業普京相繼落戶。由于處于項目籌建期,2007-2008年期間,整個建陶產業基地的生產線數量也開始出現快速增長,截止2008年底,整個泛高安產區擁有陶瓷生產線達到85條左右。
如果說2007年、2008年是外資企業入駐高安產區的高峰期,那么,2009年、2010年則推動了目前高安產區在全國新興產區的龍頭地位。這兩年是高安本土企業快速擴張和瘋狂投資的時期,從高安建陶基地、到周邊的宜豐、上高都出現了高安本土老板投資的身影,也奠定了日后,高安、宜豐和上高統稱為“泛高安產區”的強勢地位,而宜豐、上高地區也因為高安本土投資家的熱情,生產線數量從不足5條發展到如今的幾十條。
據記者統計,2009年,高安產區簽約落戶的本土企業達數十家,而周邊的宜豐、上高等地也陸續有不少高安本土老板投資,因此,2010、2011年期間,整個泛高安產區陶瓷生產線數量在瘋狂的增長。
然而,隨著產區產業規模的飛速增長,各種環保等問題也相繼出現,而高安市政府為了提升產區品牌形象和產區的產品檔次,對落戶建陶基地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安市政府一紙批文:2010年1月后新簽落戶基地的陶瓷企業及配套企業一律使用天然氣,這是企業落戶的首要條件;而且,現有陶瓷企業新建的生產線必須全部使用天然氣。對此,基地一批已經在建或計劃新增生產線的企業迅速抓住最后的機會,快速將已批建的生產線建成。在政策出臺的第二年,隨著新增生產線政策的放寬,以及市場形勢比較樂觀,也再次刺激了泛高安產區企業的擴建熱情。
根據記者調查統計,2012、2013年,盡管泛高安產區的陶瓷企業數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生產線數量卻在短短3年時間中增長了一倍多。在整個泛高安產區誕生了不少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陶瓷生產企業,同時,企業的產品結構也不再是過去單一品種,即使一些專業生產仿古磚、外墻磚、西瓦等產品的企業,其產品的品種系列也是非常豐富。而對于太陽、瑞陽、羅斯福這類的集團化企業,他們擁有多個生產基地,產品結構從拋光磚、瓷片到全拋釉、大理石等等,開始走全品類、專賣店的營銷模式。【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我不是在賣陶瓷,而是在玩命,不信你看!》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