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LED照明產業發生了許多大事件,并且有些事件還在進一步發展當中,眾多的事件背后,往往就是行業現狀的代表,同時也隱含著趨勢。本文中,筆者梳理了上半年行產業里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希望可以管中窺豹,一起看看上半年的LED照明產業的“江湖風云”。
巨頭拆分:為何齊刷刷“分家”?
2015年,半導體照明行業注定會因為飛利浦、歐司朗、科銳大廠的拆分動作顯得有些動蕩不安。
早在2014年7月份飛利浦已經將旗下LED封裝事業部Lumileds和汽車照明事業部拆分出來整合成一家新的獨立公司。并指出子公司獨立運作可更專注于LED研發與業務拓展,與此同時也將對外尋找第三方策略合作機會。9月23日,飛利浦表示,將把公司一分為二,建立一家獨立的照明企業,同時將消費和醫療保健部門合并為一家估值150億歐元的企業。
今年2月份,飛利浦也宣布了分拆OLED業務的計劃。飛利浦正在為其OLED業務尋找買家。此次分拆計劃完成后,飛利浦照明將專注于智能LED系統和服務。飛利浦曾多次表示,他們預計到2016年底或2017年初,OLED照明將會進入大眾化市場。然而,在目前階段,OLED業務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擴大產能,尋找合適的買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緊接著4月份,2013年從西門子(SIEMENS)分拆出來的LED照明大廠歐司朗(OSRAM)計劃將分拆或出售其利潤較低的通用照明業務,并成立獨立公司,此舉幫助歐司朗往后能更加專注在車用照明與LED零組件。
無獨有偶,今年5月份,美國LED照明龍頭科銳(CREE)宣布分拆功率和射頻事業部,電源及射頻產品(RF)事業部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該事業部負責生產用于電力和電信等行業的設備組件。CREE公司首席執行官上表示,此次IPO后,CREE仍然會是電源及射頻事業部的大股東。他還解釋說,拆分事業部將讓CREE完全專注于LED照明,剝離電源和射頻業務,以追求電力和電信應用方面的增長。Swoboda補充說,CREE認為拆分事業部可為股東“釋放價值”。
三家國際巨頭一時間突然都走上了“分家”的道路。這到底是為什么?恐怕你已經猜到。
并購整合:正在成為主旋律
一般而言,巨頭拆分之后,可能會有兩種發展趨勢,一方面會選擇繼續發展獨立上市,另一方面就是選擇出售,進而換取豐厚資本投入新的領域。當下,LED照明行業整合并購熱度,毫不遜色于夏天的氣溫。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企業“遍地開花”,LED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突起,無疑也導致產業年年都是洗牌期。眾所周知,資源整合最快捷的手段莫過于企業間的并購整合。無論是大企業吞并,還是股權收購,都直接促進了雙方資源的競合。去年,發生在半導體照明行業的并購整合事件很多,但今年的并購大事件特別多,并且從年初到現在,已經并購或醞釀并購的事件一直在大規模、高逼格的上演!
從今年1月份,晶電1.6億元收購臺積固態照明94%股權;3月份:三星收購美國LED面板制造商YESCO、金沙江33億美元收購Lumileds80.1%股份;4月份:晶盛機電擬1.4億元并購中為光電51%股份、確利達國際以4.96億元收購內地LED照明業務、美國照明設備廠商AcuityBrands宣布收購ByteLigh、海倫哲擬2.6億收購連碩科技100%股權、華天科技5000萬增資收購邁克光電51%股權;5月份:順風清潔能源20.4億元收購晶能光電59%股權;6月份:鱷魚照明全資收購關西照明、洲明科技擬2.15億元收購雷迪奧40%股權、瑞豐光電以2億元收購玲濤光電85%股權、聯創光電擬1億元收購并增資方大智控72.37%股權、長方照明5.28億元收購康銘盛60%股權……
今年LED照明企業所施展的整合并購案例一個接一個,至此已經超過20起,且大都是以上市企業為要主。用于并購的資金規模也從最少的幾千萬元、幾億元到幾百億元不等,以大企業任性施展資本拳腳,橫向兼并擴容,縱向延伸擴張,成為并購整合的主旋律。
筆者認為,2015年是LED照明行業加速洗牌的關鍵之年,僅參與我國照明市場競爭的企業就有兩萬余家,未來三至五年內將有一大批企業將被迫整合或者直接被淘汰,業內頻繁發生的大規模整合并購也當屬正常。然而,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大廠的動作,雖然是在意料之中,卻讓人有些吃驚。
大股權收購、全資收購兼并,企業有錢任性可以發起多起連環收購案件。雖然,上述并購整合事件目前有些尚未完成收購,但是筆者想說,并購只是資源整合手段,未來如何融合發展當屬要緊的事,今年發起資源整合的企業能夠強強聯手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讓我們一同靜待事件新進展。
股市:新三板最亮眼
從2015年1月30日,證監會核準木林森的IPO首發申請;到2月9日,木林森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公告》;再到2月17日,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清煥敲響了深交所大鐘,宣布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正式掛牌上市。木林森歷經四年夢圓中小板上市,成為LED業內又一勁股。
上市擁抱資本是多數照明企業的夢想,然而有些照明企業雖然未能登陸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新三板卻成為諸多LED企業圓夢路徑。作為新三板里的一支主力軍,LED企業在2015年入市節奏加快。就在2015年,新三板的新晉企業不少,包括達特照明、江蘇省雷士運營中心創一佳、光子科技、圓融科技、儷德照明、寧波亞茂光電、河南中云創光電科技、朗星照明等共有12家LED企業借力新三板實現華麗轉身,在資本市場賺足了眼球。
新三板發展如火如荼,LED企業中的先行者已成功登岸,順利實現新三板掛牌上市。截止7月20日,新三板LED掛牌上市企業共36家,以2014年收入為準,九洲光電科技以4.31億元收入居各公司之首,圓融科技以3.68億元收入位居第二,達特照明以3.05億元排名第三。晶品新材以485萬元排名第三十六位。雖然,前三名與最后一名“貧富差距”過于懸殊,但對于最后一名來說,能成功擁抱新三板也是為今后快速奠定基礎。
同時,作為深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實益達,其LED子公司匯大光電近日也欲沖擊新三板,這也預示著新三板的掘金熱度會持續升溫。盡管新三板存在一定規范的欠缺、不盡如人意,當下依然是照明中小企業掘金之地,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LED中小企業登陸新三板。
雖然今年中國股市遭遇罕見“股災”,但并不影響LED企業上市熱情,因為擁抱資本市場已成為照明企業快速壯大的又一途徑。而歐普照明、元暉光電、麗晶光電、英飛特電子等規模較大的LED企業,更期盼跨進上市門檻的一步。筆者相信,越來越多的LED照明企業會跨入資本市場,歐普照明、元暉光電、英飛特電子等業內知名企業的或早或晚一定會上市,對于它們只是時間問題。
屆時無論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還是新三板,下一波資本狂潮正在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