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公布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讓家居企業在北京發展不得不面臨這樣的抉擇:要么依托已有的專賣店維持現狀,要么新開旗艦店實現擴張。一些具有品牌實力的家居企業正在以多種方式開設旗艦店,發揮輻射作用,并與原有專賣店形成互動,鞏固自己的地位。旗艦店與專賣店的PK,意味著家居渠道模式正在變革,一場新一輪品牌淘汰戰也隨之打響。
事件:新開賣場受限帶火旗艦店
8月24日亮相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制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將管理措施分為禁止性和限制性兩類,“家具制造業”被列入了“禁止新建和擴建”之列,設計、采購、營銷、技術服務等非生產制造環節則不受此限制,但是在城六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零售業”產業中的“五金、家具及室內裝飾材料專門零售中禁止新設專門零售市場主體”。這意味著,引入專賣店設展位的傳統市場模式將受到發展限制。
專門零售市場主體是否包括以某一個品牌的獨立形象出現的旗艦店?美克美家渠道拓展負責人表示,據他們從相關部門核實,獨立旗艦店并不在受限之列。天壇家具總經理楊金才也表示,目前沒有任何關于獨立旗艦店不能開設的信息。近期,即將以獨立店形式開業的愛軟裝和美空間負責人都表示,他們的新店都沒有受到任何限制。
大型市場零售主體受限讓獨立旗艦店更加紅火起來。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場上的家居旗艦店已經呈現三個品類:一是以榮麟為代表的創意類,將店面開在751藝術區,與眾多文化創意企業為鄰;二是以美克美家、亞振、曲美等品牌為代表的獨立店,單獨開設在街邊展現自己的獨立品牌;三是以巴里巴特、阿瑪藝、TATA、歐派、拉菲德堡等品牌為代表,在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大型家居賣場內,或開設內部大店,或打通外立面單獨呈現品牌與賣場共享客流。
爭論:開旗艦店還是守專賣店
隨著“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在賣場內開一個專賣店、坐等顧客下單的“賣家”時代已經逐漸遠去。專賣店,這種曾經讓眾多家居品牌做大做強的零售模式正在經受嚴重考驗。9月9日,在上海家具展期間舉行的中國家居旗艦店模式發展高峰論壇,直接將旗艦店和專賣店兩種模式的優劣之爭擺到了桌面上。
“目前專賣店店鋪面積有限、區域內的輻射能力越來越差,店內設計人員的缺失、產品供貨周期長以及消費者難以享受細致服務和購物體驗等缺陷,使產品對顧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吉盛偉邦國際家具村總經理王偉指出,家居旗艦店憑借自身超大的旗艦展廳、海量產品系列、完善的設計中心與定制中心,以及先進的互聯網運營與服務等明顯優勢,未來將引領家居零售業發展潮流。
王偉做出這樣的斷論,源于吉盛偉邦就是一個以旗艦店集群發展起來的成功范例。吉盛偉邦國際家具村目前擁有200家全球制造企業,其中包括40余家國際一線品牌設立的亞洲區域直屬旗艦店,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家具品牌旗艦店集群。吉盛偉邦企劃總監接貴云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些旗艦店各自擁有1000-3000平方米的超大展廳,不僅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家具產品,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品牌的形象。